首页 > 最新动态 > CNCC2024科普论坛:探索科幻与科技的双向赋能
最新动态
CNCC2024科普论坛:探索科幻与科技的双向赋能
2024-11-064



以“计算创造未来”为主题的CNCC2024科普论坛,于10月26日在横店成功召开。本次论坛聚焦科幻想象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教育人士以及学生群体的广泛参与。




以“计算创造未来”为主题的CNCC2024科普论坛,于10月26日在横店圆明新园成功召开。本次论坛聚焦科幻想象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教育人士以及学生群体的广泛参与,线上观看人数突破320万,话题热度达到惊人的1.3亿+阅读量。CNCC期间CCF官微发布的9个“博文探会”短视频总浏览量525万,2个花絮视频116万,累计播放量达到641万,为科技和科幻爱好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会。





科幻与科技的对话:专家分享与思维碰撞


论坛邀请了多位知名科幻作家、科技专家与教育学者,分享他们在科幻与科技交汇点的思考与实践。科幻作家王晋康带来了题为《奇点来临.大道至简和试错法》的报告,他从生物进化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智慧的本质,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让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临界点。他的演讲引发了听众们对AI潜力和风险的深刻思考,尤其是AI在超越人类智慧后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科幻作家张冉在报告《彼此联通的孤岛:科技时代的孤独者们》中,深刻探讨了科技发展与人类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张冉从进化、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了孤独的根源,揭示出人类在科技社会中愈加疏离的现象,提到“大过滤器”理论,暗示我们或许正处于文明进化的关键筛选阶段。孤独和疏离也许正是人类在迈向高级文明过程中需面对的挑战之一。



互联网媒体人赵亮亮的分享《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聚焦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与应用场景。他通过多个现实案例展现了AI在改变生活和工作的潜力,展望了AI与文化IP融合的趋势。他提出,AI在创意领域的应用将大有可为,不仅可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将重新定义文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方式。



此外,导演杨磊和徐一超也从影视创作的角度,分享了AI在科幻影视中的应用与实践。杨磊的代表作电视剧《三体》广受关注,他表示,科幻影视需要通过视觉冲击与科学性结合来创造沉浸体验。徐一超则分享了原创科幻剧《黑门》的创作历程,探讨了影视作品中的科普知识如何与科幻元素结合,让内容更加丰富且具启发性。





优秀科普图书和科普视频发布:激励科普创作与传播



论坛期间,第五期“CCF科普阅读推荐图书” 举行了颁奖仪式,推荐了包括《AIGC+元宇宙/Web3.0 100问:洞悉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技术》《白话网络安全2:网安战略篇》等10本优质科普读物。这些书籍不仅涵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前沿科技内容,还面向青少年启蒙科学思维,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技趋势。推荐书籍将通过CCF及合作平台广泛推广,进一步普及科普资源,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第五届CCF科普视频大赛榜单。北京工商大学的李静远副教授宣布了获奖名单,本次活动经过通讯评审和专家评审两个阶段,最终评选出11个传统视频组和7个AIGC组的优秀科普视频内容。获奖作品也将在CCF科普工委公众号、B站官方账号等平台上陆续推广,致力于通过丰富的科普内容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CCF优秀科普视频传统视频组



作品名称

作者

一等奖

AI For Science

中科大胡不归

20种主流大模型的测评          

图灵的猫               

二等奖

神奇的密码2

刘延嘉

你用过最强的显卡是啥?AI时代的赢家为何还是英伟达

Test正经比比

首个高温超导二极管面世 ,或将开启计算机新革命?

返朴

自动驾驶  

游舒媛、彭琦媛、张鑫

三等奖

AI神探——表情背后的秘密,“我”来告诉你!

徐嘉露、田娣萌、陈凯年、丛铄蘅

大模型赋能数据分析思路、方法和案例

赵英潇、高强、程佳军、吕奕飞、李晓松、金波、王华英

诺贝尔奖图灵附体?

尹烨  

AI:拜托,没人比我更懂朋友圈!

吕涵艺、冉元昊、刘蜜蜜、田悠云

骗术中的算法

孙善明


2024年CCF优秀科普视频AIGC视频组


作品名称

作者


一等奖

“数智增知”四部曲——大模型赋能知识产权数据分析

张成鲁、刘宝琪、高强、赵云祎、韩暝珺、李晓松、王腾龙


二等奖

展望未来,自动驾驶

胡子昂


明星照片被窃取——你的隐私还在吗?

张旅阳


三等奖

源游

何力群、叶君豪


《独孤求败》——致敬金庸先生同人短剧

王佳乐


关于人工智能AI的探索

王琴曼


基于扩散生成模型的音乐驱动舞蹈动作生成

李晨光





圆桌论坛:科幻与科技如何共创未来


下午的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主持,科幻作家张冉、互联网媒体人赵亮亮、导演徐一超及媒体创新代表于小花参与。讨论围绕“科幻想象如何激发科技创新”展开,各位嘉宾从不同领域角度探讨了科幻和科技的双向赋能,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张冉认为,科幻不仅是对未来的想象,更是对科学边界的思考。他指出,科幻作品尤其在当前的AI、VR等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励科技从业者去突破极限。赵亮亮则认为,互联网从业者可以通过AI技术丰富科普内容,增强传播效果,鼓励更多年轻人接触和理解科学。徐一超表示,科幻影视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肩负着科普的责任,作品应注重科学性的同时保持娱乐性。媒体代表于小花则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提出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伦理思考,强调科技创新需兼顾社会责任。




互动提问:未来科技的伦理与挑战


论坛的提问环节,现场互动氛围十分热烈,众多专家和老师踊跃提问。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作为《三体》的深度粉丝,给导演杨磊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拍摄科幻题材与其他题材有何不同?”杨磊回答道,所有的创作都是为了给观众带来触动,他希望通过作品让中国观众在科幻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力量,用现实主义风格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幻。


《太空之城·反击》作者林初六也问道,在当前市场中科幻作品如何才能更广泛地被接受?杨磊表示,2023年是中国科幻影视的元年,标志着中国科幻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科幻题材独具写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它能解答人们对未来的疑问,科幻的影响力也将随着市场的成熟不断提升。


互动中,很多同学也提出了许多深刻问题,他们的提问让嘉宾们倍感惊喜。一位中学生问道:“如果人工智能真的拥有自我意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引发了嘉宾们的深入探讨。王元卓指出,随着AI的不断进化,对齐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AI的发展符合人类福祉。另一位中学生提问:“人类文明在其他文明面前是什么水平?”对此,张冉回应称,科幻的意义之一便是让我们反思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虽然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他智慧文明的存在,但人类的探索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还有学生提问:“在更高级的生物眼中,人类会不会就像我们眼中的人工智能一样?”徐一超、赵亮亮对此表示,这种类比让人深思,对智慧和自我意识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谨慎地面对AI的发展。这些问题展现了青少年对未来的思考深度,同时也让嘉宾们感受到了科普教育的价值。





引领未来的科技科幻跨界融合


本次CNCC2024科普论坛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多元传播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到了科幻与科技的魅力。这不仅是一场专业交流的盛会,也是一场面向公众的思想启迪。正如王元卓所总结的,科幻与科技的融合是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交汇点,为未来图景的多样化和人性化提供了可能性。


论坛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跨界的知识分享,不仅激发了科技从业者的创新思维,也启发了青少年对未来科技的兴趣。CCF将继续推动科技与科幻跨界合作,鼓励更多人投身于科学创新之中,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科技与科幻的双向赋能,塑造一个更具人文关怀和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