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CCF开源发展委员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zODU5MTcyMw==&mid=2247496976&idx=1&sn=0b12b9a96e1a266026f1a8566a32c997
2024年9月25日上午,作为2024世界计算大会论坛之一的“开源生态构建数字未来”主题研讨在长沙召开。
主题演讲
CCF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CCF开源发展委员会主任教授王怀民教授发表了题为《开源生态演变趋势及其影响》的主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
王怀民以“开源为什么能成功?开源创新为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开源创新体系如何创新升级?”三个话题展开论述。
开源为什么能成功?
当前全球开源社区蓬勃发展,Github注册开发者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3亿人,其中包括超过900万的中国开发者,是开源蓬勃发展重要标志。今天的商业公司也在积极拥抱开源,例如GitHub被微软以75亿美元收购,以及Red Hat被IBM以340亿美元并购等案例,都表明了开源商业模式的成功。
随着互联网到来,开源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协作方式,通过一种新型的面向服务的产业生态,使得“Open Source”开源的理念获得成功。
开源创新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王怀民强调,开源的商业逻辑是通过开源,以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新潮”用户参与到新产品的成熟和传播之中,以寻求迅速从边缘低端产品变成主流高端产品。因而,开源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通过开放源代码,开发者可以自由地参与项目,从而形成自组织的群体协作模式,这有助于激发高水平的创新产品出现。当产业进入一个不确定性的阶段时,那些能够快速复制并广泛传播的技术或解决方案将占据优势。开源正是这样一种机制,它鼓励广泛的参与和贡献,使得创新的可能性得以最大化。我们现在把它总结为“群智范式”,即通过集体智慧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这种方式超越了传统公司体制下组织软件开发的方式,展示了一种更灵活、更具包容性的合作模式。
王怀民表示,开源为中国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让中国有机会参与到全球的开源生态中,并为未来在开源领域的领导地位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从早期的学习Unix到后来的学习Linux,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开源社区,并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过去20年对国际开源生态发展贡献,无论在代码上还是在治理上中国的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开源创新体系如何创新升级?
王怀民院士与CCF YOCSEF长沙合影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