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YEF2024专题论坛 | “破五唯”五年,政策与体感反差大,“帽子现象”待破解
最新动态
YEF2024专题论坛 | “破五唯”五年,政策与体感反差大,“帽子现象”待破解
2024-06-0419

收录于话题

#YEF2024



2024年5月17日,YEF2024专题论坛“'破五唯'五年:科技领域的'科举制度'改进路在何方?”顺利召开。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刘益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包云岗等专家进行引导发言。论坛设置专题讨论环节,邀请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陈荣茂、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吴天星以及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员李文哲等围绕思辨议题进行发言,全体与会嘉宾围绕“破五唯”五年成果与感受、目前尚存问题及未来的可能解决思路等具体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论坛由CCF理事、杰出会员、YOCSEF总部副主席、深圳大学陈小军研究员,CCF杰出会员、YOCSEF总部AC、北京交通大学金一教授共同主持。




论坛开始,首先由金一介绍了论坛的背景。“破五唯”的背景主要源于教育领域对单一评价标准的反思和改革需求,旨在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和综合化。2018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2018年11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高校对包括自主科研经费分配、论文奖励、硕导及博导评选、院系科研绩效考核、研究生毕业条件、人才计划评选、人才引进等11个领域进行对照检查。2020年10月13日,国务院进一步颁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破五唯”后“立什么”做了总体部署。调研显示,五年来,“破五唯”改革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级部门和高校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使评价体系从单一的“五唯”标准向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和分类评价体系转变。然而,“五唯”问题的症结在于深植其中的绩效主义逻辑。这种逻辑导致教育评价过分侧重于量化和短期成效,忽略了教育的核心价值和长期发展。因此,要根除“五唯”,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这种绩效主义导向,这是一个非短期内能够完成的艰巨任务。尤其是,近期对于“人才帽子”的追求有增无减,科研领域的学风和作风问题也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次论坛重点讨论“破五唯”活动开展五年来的各种政策,探讨“破五唯”五年后的体感到底如何?“帽子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破?通过以上讨论,希望为“破五唯”五年的行动做一个总结,并为下一步提供指引。

 

刘益东研究员报告


在引导发言环节,两位嘉宾从自身角度对“破五唯”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总结。刘益东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力破“五唯”,切实确立代表作评价制度——以国际大学排名体系信誉崩塌为契机》的引导发言。他指出,长期以来,SCI论文至上、国际顶刊论文挂帅的“五唯”顽疾,将中国科研体系塑造为以追求发表SCI论文与国际顶刊论文为中心的体系,这严重偏离了追求卓越、原始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目标。更糟糕的是,这种现象把追求真理、追求卓越、追求原始创新的科学事业,扭曲成了“凑论文、拼关系、争帽子”的名利场。刘益东强调,一流人才应追求的是重大突破,是十年磨一剑的原始创新,甄选一流人才的重点在于如何标定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开辟新领域、引领新方向的重大创新,从0到1的“1”代表新领域、新方向,这是国际学术界和科技界对原始创新的共识。用原创成果作为学术招牌代替“人才帽子”更为有效,一流科学家都是如此。对原创成果的全面摸底是破“五唯”立新标的关键,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包云岗研究员报告


包云岗研究员在《打破科研人员成长道路思维定势》的引导发言中指出,人才的成长路径不一定是阶梯式的。科研人员应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是追求头衔,这样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他以计算所培养的博士涂丹丹和余子濠为例,说明科研人员的成长道路是多元化的,不是“华山一条道”,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涂丹丹现任华为云EI创新孵化Lab主任,2011年从计算所毕业时,并没有太耀眼的论文发表记录。然而,2020年任正非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提到华为推行“涂丹丹模型”。余子濠是孙凝晖院士的博士,八年博士毕业,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上发表了两篇论文。他虽然不喜欢写学术论文,但热衷于计算机系统教学,与南大袁春风教授一起出版了《计算机系统基础》教材,完成了“一生一芯”培养方案。包云岗从科研人员自身、领导层和管理决策层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他鼓励科研人员把握科研规律,提升精神力量;建议领导层为那些走非传统路径的科研人员提供资源支持;并建议管理决策层制定分类评价的相关政策,根据不同类别分配资源,提供多样的个人成长路径支持。


在引导报告之后,金一、陈小军共同主持了接下来的思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破五唯”的政策vs体感、“帽子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帽子现象”如何破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思辨。同时,活动策划者也在活动前针对议题做了调研问卷,收到了超过150人的问卷结果。这些结果将为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思辨现场


在关于“议题一:‘破五唯’的政策与体感”的讨论中,主持人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各高校针对“破五唯”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改革。来自教育部官网上十余个高校的“破五唯”改革政策数据显示,这些改革包括从单纯强调论文到强调代表作,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及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在第五轮教学评估中,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评价,全面评价学科建设,重点放在人才培养上。总的来说,近几年相关部门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国防科技大学陈荣茂副研究员以《从项目评审看“破五唯”成效》为题进行了思辨引导发言,指出随着“破五唯”理念的推广,项目评审机制正在转向更加注重研究的质量和实际贡献,评价标准也变得多元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范举也介绍了国内一些大学的教师分类评价改革成果。然而,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唯帽子”现象在加重,而其他“四唯”的改善程度较低或没有变化。为什么改革政策看起来很好,但体感却差异很大?与会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CCF YOCSEF秘书长谭晓生指出,造成“破五唯”政策和体感的差异类似于企业KPI考核面临的挑战。KPI考核的目标是为了度量员工的绩效,但在实际中常常面临KPI设置不合理、业务变化造成KPI失效、设置KPI和考评KPI工作开销太大,以及员工会针对KPI的定量指标来作弊等问题,导致KPI完成了,但企业的业务未达预期。他建议参考OKR模式,通过对组织目标、关键结果这样的更贴近组织战略的考评方法进行考评,得到预期的结果。国防科技大学陈荣茂也指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如何平衡,从而确保评审的一致性和公正性,仍然存在不少困难。这也导致了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把自己培养成为多边形战士,使得自己在各个评价维度上都不落下风,反而失去了特色,这种结果是不符合“破五唯”的初衷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彬表示,评价指标的设立是为了方便行政人员选拔合适的人才,但学术圈应该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学术发展的规律。


在关于“议题二:‘帽子现象’背后的原因”的讨论中,主持人首先介绍了相关背景。人才帽子”,主要包括人才计划和以人才为资助对象的科研项目等,是为了引进急需的人才所采取的政策。2020年11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要求不将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评价的直接依据,减少评价结果与学术资源配置直接挂钩。


但实际上,近年来,人才项目逐渐异化为荣誉性称号,“人才帽子”被赋予的意义越来越多,甚至被比喻为科技领域的“科举制度”。这导致了对这些称号的过度追求和不合理竞争,青年人争夺“人才帽子”的现象愈加严重,“帽子现象”也愈演愈烈。今年,西安一名“90后”博士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成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洋院士”的含金量遭受质疑。媒体调查发现,这个“欧洲自然科学院”虽然号称由欧洲多国科学家组织成立,但国内多位教授都被披露曾收到参选该院院士的邀请函,声称付40万至100万元服务费就能增选成功,有的则表示“18万包过”。对于此,东南大学副教授吴天星以《浅谈唯帽子现象的背后原因:机制、利益、社会环境》为题进行了思辨引导发言,指出“帽子现象”背后原因涉及评价机制、个人利益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是系统的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人才帽子”并不能更好地分配资源,也不能促进科研创新;学科评估及单位内、外部资源的获取是造成“帽子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刘益东认为,“人才帽子”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资源不足时的资源分配问题。但现阶段,我国的科研投入已经非常大,这时候“人才帽子”的设立就不大合适。最重要的,人才是自然成长起来,而不是规划出来或催熟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宋昌表示,资源分配过度向有帽子的人聚集,是造成“帽子现象”的重要原因。首都师范大学唐晓岚表示,“帽子现象”正使得普通教师,尤其是那些专注于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职业成长的道路上遭遇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挑战。


在关于“议题三:‘帽子现象’如何破”的讨论中,主持人首先介绍了相关背景。“帽子现象”指的是人才项目被异化为荣誉性称号,导致对这些称号的过度追求和不合理竞争,影响了科研学风。根据Nature 2024年2月的一篇文章,2023年全年出版商发布了近14000份撤稿声明,创下了新纪录,其中约四分之三涉及中国学者。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今年一直呼吁减少“人才帽子”,为青年科技人员减负。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也强调,不能让年轻人把获取“人才帽子”作为终极目标,应该追求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和有意义的规律。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员李文哲以《破五唯,重点在破“圈”和不“唯”》为题进行了思辨引导发言,提出破五唯的重点在于破“圈”。要打破“五唯”圈,以更高的站位、更超前的布局、更前瞻的视野,推动科技与学术、产业的结合,以及与耐心资本的结合。在“不唯”方面,要建立“不唯”的制度和评价机制,鼓励和激励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学者探索与社会资本结合,营造更宽松的科研环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以“人才帽子”为标准并不能更好地分配资源,也不能促进科研创新;学科评估及单位内外部资源的获取是造成“帽子现象”的主要原因。超过一半的人支持取消“人才帽子”,让青年人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争夺称号。同时,大多数人也支持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和对人才的支持方式。刘益东建议缩减“人才帽子”数量,将荣誉授予真正的一流人才,同时在宣传中注重学术成果而非人才称号。华南农业大学黄栋表示,相比于如何评价人才,另一个待思考的问题是人才是否需要(以及在什么阶段需要)被评价。当一名科研工作者到了“问汝平生功业”的时候,此时对他的评价是对其终身成就的概括,是有必要的;而在“问汝平生功业”之前,是否需要对处于职业生涯初期或中期的科研工作者进行有效期为终身的评价与认定,则是一个待商榷的问题。深圳技术大学的李蒙建议逐步完善评估体系,建立多个赛道实现人才的筛选和资源的分配,并进行试点探索。北京邮电大学张宇超指出,现阶段的考核过于注重短期目标,使年轻人难以静心做长期的底层技术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李浥东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要自强,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得到认可,而不是盯着“人才帽子”;二是寻求认同,建议不同学校的管理层多交流、多倾听,对评价机制进行动态调整;三是立规矩,建议学术圈强调学术贡献而非头衔。北京交通大学陶耀东则希望年轻人多元化思考,不要把“人才帽子”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签。

 

活动参与人员合影


CCF YOCSEF总部主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沈华伟总结道,科研人员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破五唯"需要在这三者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即兴趣驱动的纯科研、侧重社会认可的学术影响力和侧重价值实现的自我认可。对于如何破除“唯帽子”现象,最关键的是谁来破以及如何破。沈华伟希望YOCSEF在未来能做更多的工作来推动这一进程。两位执行主席也表示,后续将总结大家的意见,设计合适的行动方案以推动改变。


?

?

?

在YEF2024思想秀上,嘉宾栾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在演讲中分享了一首由AI作词作曲和演唱的原创音乐。让我们来欣赏这首作品吧!

?

?



?


交响合唱《智慧的火光》

——为CCF青年精英大会“思想秀”而作


艺术指导:栾家

作词、作曲、演唱:AI


破晓初光,梦开始地方,

智慧如潮,汇聚力量。

每个念头,跳跃思想,

编织未来旅途,青春共启航。


智慧的火光,照亮前行路,

启智新局,风起云涌时。

智慧的火光,照亮前行路,

梦想编码,指引未来志。

?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阅读原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