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量子计算应用 | CQCC2024专题论坛
最新动态
量子计算应用 | CQCC2024专题论坛
2024-07-2832



2024年8月3-4日,以“量子计算与计算机学科的交融共进”为主题的第三届(2024年)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大会(CQCC2024)将在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现公布专题论坛“量子计算应用”具体内容。




大会概况

围绕量子计算系统构建的多个方面,大会邀请了来自量子理论、软件和多种硬件实现技术等方向的代表性学者作特邀报告,包括量子计算机实现的判定依据(DiVincenzo判据)提出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David DiVincenzo等国内外权威学者。近五十名学术大咖在十余个学术论坛分享领域创新成果,共同探讨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大会同时设置圆桌论坛(Panel)、海报展示、企业展览、晚宴颁奖等活动,助力量子计算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推动我国量子计算和计算机学科的共同发展。



论坛主题


随着量子信息科技的逐步成熟,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初步显现,各国竞争日趋激烈。党中央、国务院对此进行了“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的战略部署,并在2024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量子信息技术列入重点培育的未来新赛道之一。作为量子信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子计算正从实验室验证阶段向工程化、实际场景验证阶段迈进,一个全新的产业链也在随之形成,需要上下游各界人士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因此,特在CQCC2024大会下设立量子计算应用论坛,目的在于汇聚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创新企业家,共同探讨量子计算的最新应用案例、实践感悟、面临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论坛计划通过主题演讲、技术与应用案例分享和展览展示等环境,为参会者提供一个全面交流、研讨的平台。


论坛日程



论坛主席


马寅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OO,领导玻色量子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颠覆性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在量子计算领域负责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曾参与并负责多艘载人航天飞船和中国空间站的精密仪器分系统总体软硬件系统设计;负责航天员穿戴式微系统的设计、研发以及航天员的在轨人机交互理论研究;多次入驻基地参与重大发射任务;参与多项国防军工标准的制定;带领团队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超过20项;还同时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校外研究生导师、北京市朝阳区中小企业数字创新先锋导师等多项学术及社会职务。








报告嘉宾及内容


龙桂鲁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院

清华大学教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APS 和IOP会士,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通信学会量子通信委员会主任,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量子密码专委会副主任,CCF量子计算专业组执委,IUPAP量子科技组委员,世界经济论坛未来论坛委员。原创提出量子直接通信技术,构造量子精确搜索算法,提出LCU量子计算范式。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IBM全球杰出学者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报告主题:用量子说悄悄话


摘要:量子计算的发展严重威胁经典非对称密码算法,量子通信是一种解决方案。量子直接通信利用量子态作载体,具有感知窃听和防止窃听的能力,实现用量子说悄悄话,保证通信安全。它具有部分隐身通信、保护使用者的能力,并且兼容既有网络,简化业务流程,实现量子增强。本报告将介绍量子直接通信的进展。







张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量子信息网络产业联盟应用产业组副组长,主要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政策、产业、标准和前沿技术研究。牵头和参与完成工信部、网信办、科技部、中国科协等量子信息领域软科学研究课题10余项,在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标准化组织牵头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10余项,曾担任ITU-T 面向网络的量子信息技术焦点组(FG-QIT4N)报告编辑人。


报告主题:量子计算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摘要:量子计算正处于理论研究、工程研发、应用探索和产业化培育并行发展的关键阶段。主要技术路线的基础科研和工程研发亮点成果不断涌现,应用场景探索在多个领域广泛开展,科技巨头、初创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布局,以软件开源社区、产业联盟等为重点的产业生态建设发展迅速。标准体系建设和测评认证逐步成为业界各方的关注热点,本报告将从科研攻关、应用探索、产业生态培育、标准测评四个维度讨论量子计算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







钱岭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

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云能力中心创新中心总经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电信行业大国工匠,最美移动人,苏州市姑苏领军人才,工信部数据中心联盟大数据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边缘计算、算力网络和量子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通信委员,中国敏捷开发10大贡献者,中国移动科协云计算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电子工程标准化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专家、苏州科技局专家等。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架构、海量数据处理、量子计算、算网大脑和算力网络、软件工程方法、基于CMMI和敏捷开发方法的过程改进、软件质量管理、软件度量等领域有较多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报告主题:移动云五岳量子云平台-在量子-经典融合领域的思考和进展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高速发展,算力出现爆发式增长,传统CPU和GPU的功耗随着性能增长,提速很大,甚至造成了电力短缺的局面,发展新型算力来缓解算力不足的需求变得日益紧迫。中国移动在量子计算领域提前谋划、积极布局,采用研投协同方式开展试验试点,在高性能算力结合量子计算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次分享将介绍中国移动的研究进展和现阶段的实用化工作。







崔春风

中国移动未来研究院

崔春风,博士,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未来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3G/4G/5G/6G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与标准化工作,主要聚焦在中国移动无线网络技术路标及演进策略的研究与制订,无线网络新技术、新架构及创新融合技术的创新方案研究、评估、原型验证和标准化推动,参与ITU-R、3GPP、NGMN、IEEE、O-RAN、CCSA、IMT-Advanced推进组、IMT-2030推进组、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等国内外标准及行业组织工作,现兼任IMT-2030研究组需求组副组长、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标准与评测委员会委员、量子计算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应用示范工作组组长。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图书3本,申请专利80余件。


报告主题:量子计算实用化挑战与应对思路


摘要:报告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网络优化、网络智能化等计算场景与计算需求出发,分析了NISQ阶段量子计算实用化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软硬一体、联合优化”的实用化应对思路,该思路从问题结构、算法结构、线路结构到硬件结构联合设计,有望减少真实计算问题需求与真实量子计算能力之间的差距问题。最后介绍中国移动研究院针对通信网络场景开展的量子算法设计案例,希望携手产业伙伴一起推动量子计算使用化进程。







石金晶

中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赵童格

中国长城研究院

石金晶,中国长城-中南大学先进计算湖南省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产教融合)负责人,中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长沙市杰青、中南大学“升华猎英”人才。专注研究量子算法、量子机器学习等。以一作/通讯在TPAMI、TKDE、TIFS、TCYB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7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担任CCF量子计算专业组首批执委,中国通信学会量子计算委员会委员等。


赵童格,中国长城研究院和中国长城-中南大学先进计算湖南省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产教融合基地先进计算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量子算法及应用,在量子领域重要权威期刊QUTE、QIP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和执行,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目前致力于通过产学研融合模式推进量子计算技术的落地与应用发展。


报告主题:量子计算产学研模式下的应用探索


摘要:量子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展现出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巨大潜力。中国长城研究院先进计算实验室与中南大学等湖南省多个高校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及技术成果转化,共同开展对量子机器学习、量子化学模拟等量子算法的研究,针对新材料、金融、电力能源等不同行业领域应用需求,提供量子计算解决方案,研究量子计算技术在具体场景中的示范性应用技术。







巨江伟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曾在人工智能、AR/VR、通信等多家硬科技公司担任生态合作负责人,对新型科技技术的跨领域交叉融合、产业孵化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在玻色量子主要负责高校合作、生态拓展及量子解决方案落地工作,面向各领域顶尖学者团队,构建基于量子计算新技术的共同研究体系,已联合金融、生命科学、能源、通信、交通等行业的多位学者及研究机构,成功发表多篇“量子计算+”的顶级论文及成果。


报告主题:相干光量子计算及其应用


摘要:报告整体简要介绍量子计算的技术特点和行业发展水平,重点介绍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技术,最新发布的550计算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技术水平和优势,以及玻色量子在实用化量子计算推广应用上的探索,包括在人工智能、通信、电力、金融、交通、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场景验证成果。








除本论坛之外,大会还设有12个覆盖理论、硬件、应用等领域的专题论坛,特邀报告,以及海报展示等,现场还安排了来自一线厂商和实验室以及国内外顶尖图书期刊出版社的展览展示环节。


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接近尾声,欢迎广大对量子计算感兴趣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创投和政府等领域嘉宾莅临,参加第三届CCF量子计算大会,交流学术、探讨合作,共同见证和推动我国量子计算事业的发展。


会议注册


大会目前仍开放注册,欢迎访问官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大会信息及动态将陆续在大会官网更新:https://ccf.org.cn/cqcc2024。

扫码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