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量子计算生态 | CQCC2024专题论坛
最新动态
量子计算生态 | CQCC2024专题论坛
2024-07-2740



2024年8月3-4日,以“量子计算与计算机学科的交融共进”为主题的第三届(2024年)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大会(CQCC2024)将在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现公布专题论坛“量子计算生态”具体内容。




大会概况

围绕量子计算系统构建的多个方面,大会邀请了来自量子理论、软件和多种硬件实现技术等方向的代表性学者作特邀报告,包括量子计算机实现的判定依据(DiVincenzo判据)提出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David DiVincenzo等国内外权威学者。近五十名学术大咖在十余个学术论坛分享领域创新成果,共同探讨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大会同时设置圆桌论坛(Panel)、海报展示、企业展览、晚宴颁奖等活动,助力量子计算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推动我国量子计算和计算机学科的共同发展。



论坛主题


量子信息科技被视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近年来,我国在量子科技的研究投入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活动频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论坛聚焦量子计算生态建设,中电信量子邀请了多名领域专家出席本论坛作专题报告和多名行业代表进行经验分享。同时,“天衍”高性能系列仿真机将于本次论坛发布。通过本次论坛的对话和交流,我们期望可以推动量子计算领域的知识分享、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开启量子计算新纪元。本论坛主要由中电信量子集团承办。


论坛日程



论坛主席


赵勇

中国信息协会量子信息分会  会长,正高级工程师

赵勇,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信息协会量子信息分会会长,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量子通信与信息技术特设任务组量子通信工作组组长,国家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首批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得者。








报告嘉宾及内容


朱晓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朱晓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3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2008年加入日本基础物性研究所;2013年回国进入中科院物理所;2016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从事超导量子计算以及超导约瑟夫森结系统的研究。在磁通量子比特与金刚石中的NV色心的量子混合系统上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工作。先后创造了超导量子比特最大纠缠数目纪录。研制了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报告主题:超导量子计算概述


摘要:由于量子计算在某些问题的处理能力上相比于经典计算机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的计算技术,因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超导方案因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目前备受关注,各大公司纷纷投资进入该领域。本次报告将主要讲解超导量子计算的现状及近期和中远期目标,并介绍我们在该方向上取得的一系列进展。







金石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金石,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数学学院讲席教授。同时担任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合主任和教育部科学工程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数学系系主任、Vilas杰出成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是美国数学会首批会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和201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报告人,并于2021年当选为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与欧洲科学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研究方向包括科学计算、计算流体力学、机器学习与量子计算等。


报告主题:科学工程计算中的量子算法


摘要:量子计算机根据量子力学原理设计,最适合求解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方程,科学工程计算中的其它问题如高维偏微分方程和大规模线性代数问题就不容易直接进行量子模拟。我们引进一个变换,在高一维的傅立叶空间将所有的线性常微分和偏微分方程及求解线性代数问题的迭代方法均变成薛定谔类型的方程,从而便于量子模拟。我们的方法既适用于量子比特框架,也适用于连续变量框架,后者适合于近期更可能实现的模拟量子计算。







梁福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梁福田,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博导。长期从事超导量子计算机测控技术实现方向的研究。研发了国内首套超导量子计算测控设备,取代国外专用设备。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量子优越性”展示等系列工作。相关科研成果以高水平学术文章发表30余篇,量子计算相关专利授权30余项。


报告主题:超量融合架构助力量子计算实用化


摘要:量子计算技术已经出现一定的可用性,结合多年的云平台应用,现已具备与经典算力联手、验证多算力融合架构的可行性,为量子计算的实用化助力。本报告从量子计算及云平台现状出发,介绍了量子计算机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可能的超算与量子计算融合的形式,并就已实现的融合形式进行介绍。







孙汉涛

中电信量子集团  高级研究员

孙汉涛,中电信量子集团量子计算高级研究员,量子计算技术部牵头人,CCF会士。201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系,现任中电信量子集团有限公司量子计算高级研究员、量子计算技术部负责人。从事超导量子计算测控和量子计算云平台应用等方面研究。作为团队负责人牵头研发中电信“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


报告主题:“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


摘要:中电信“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融合了“天翼云”超算与“祖冲之二号”系列超导量子计算机算力,基于量超融合算力架构向用户提供融合算力服务。同时提供了多种类型的高性能仿真机,以及开源SDK和图形化编程等多样化的编程开发环境,极大地降低了量子计算的使用门槛。探索量子计算在化学模拟、气象预测以及机器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加速量子计算的实用化进程。同时,平台以全面课程体系结合实践环境,支撑高校量子信息学科建设,助力量子计算人才培养。







何志新

安徽省气象局  高级工程师

何志新,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雷达资料同化研究。2019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访问进修,2022年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访问进修。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司局级项目6项。参与公益性行业专项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14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8篇,其中SCI 论文5篇,核心期刊3篇。


报告主题:气象场景对新型算力的需求


摘要:气象学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分析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和地磁等多个动态变量,传统的经典计算机在开发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模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量子计算可以利用叠加、干涉等量子力学特性,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在处理复杂问题上具有潜在优势,从而帮助气象工程师、环境科学家等专业人员获得更加实时和精准的结果。







王哲辉

上海国盾量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裁

王哲辉,引领了国内首个市场化2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控制系统的产业化进程并实现产品落地。2021年,王哲辉作为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的负责人,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在“量子计算优越性”上的实验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王哲辉带领团队进一步支撑中国科大完成了“51比特量子纠缠态制备”,并成功统筹了“祖冲之二号”同款176比特高性能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的建设,将其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向外界开放。


报告主题:量子计算机上游产业及能力建设


摘要:量子计算正迅速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领域。作为国际领先的量子信息技术企业,国盾量子自成立之初便秉承“量子科技 产业报国”的理念,致力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自2015年将量子计算纳入业务范围以来,国盾量子已成功研发了超导量子计算室温电子学测控系统、信号传输系统以及极低温极低噪声系统等关键产品。公司不仅构建了与“祖冲之二号”同款的量子计算机整机,还通过云平台向公众开放,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计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应圣钢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副研究员

应圣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中科弧光量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而后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量子程序理论与验证方法。博士毕业后,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8年回国至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工作,2020年创立弧光量子。应圣钢长期从事量子程序、量子计算相关理论研究与工具开发,于2022年获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


报告主题:量子计算的行业应用


摘要:量子计算芯片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利用其强大的性能,探索量子计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报告介绍了量子计算机在新型材料、金融、量子机器学习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及潜在的优势,阐述了各应用中的算法原理,并探讨了基于这些原理存在的潜在扩展应用方向。







顾成建

北京鹬鸟科技有限公司(光子盒)  创始人、总经理

顾成建,量子产业平台“光子盒”创始人、总经理,中国电子商会科创产业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新兴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硕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技术未来分析专业,曾任赛迪研究总监,拥有十余年的ICT行业研究、投融资服务及公司管理工作经验。参与安徽省科技厅量子科技产业软课题、北京市科委量子产业软课题等,参与电力量子信息发展报告、湖北省电力量子信息研究报告等的编写工作,在科技管理研究期刊发表论文《我国量子信息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建议——基于中美对比视角的分析》。


报告主题: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首先报告将概述近期量子计算的整体进展情况,深入探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进程、政策支持、投融资等方面的最新动态,重点关注美国、中国、欧洲等领先地区的重大突破和代表性企业进展。其次,报告将分析量子计算在金融、医药、能源、化工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潜力,以展示其变革性影响。此外,报告还将通过对当前全球量子计算生态系统的评估,揭示中国在技术与市场上的挑战与机遇,旨在为大会的参会者带来洞见与启发。








本论坛承办方简介: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信量子集团)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设立的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首批启航企业。目前,中电信量子集团推出的量子科技产品已有20多项,应用范围涵盖政务、应急、工业、金融等10多个行业。在量子计算领域,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了“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实现了“天翼云”超算能力和176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能力的融合,是具有“量子优越性”能力的超量融合云平台。2024年5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10大国有企业数字技术成果。


除本论坛之外,大会还设有12个覆盖理论、硬件、应用等领域的专题论坛,特邀报告,以及海报展示等,现场还安排了来自一线厂商和实验室以及国内外顶尖图书期刊出版社的展览展示环节。


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接近尾声,欢迎广大对量子计算感兴趣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创投和政府等领域嘉宾莅临,参加第三届CCF量子计算大会,交流学术、探讨合作,共同见证和推动我国量子计算事业的发展。


会议注册


大会目前仍开放注册,欢迎访问官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大会信息及动态将陆续在大会官网更新:https://ccf.org.cn/cqcc2024。

扫码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