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CNCC2025 | 工业大模型: 打造新型工业化AI新基座论坛举办
最新动态
CNCC2025 | 工业大模型: 打造新型工业化AI新基座论坛举办
2025-11-0219


10月24日下午,CNCC2025“工业大模型:打造新型工业化AI新基座”论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活动中心101成功举办。本论坛由国家杰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磊教授担任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两院院士、郑州大学副校长杨天若教授担任共同主席,汇聚了院士、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来自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有色、钢铁、石化、电子等产业界需求侧,以及百度、浪潮通软、中科曙光网络等大模型供给侧企业家等20位产学研各界资深专家,以1个报告会+1个产学研Panel的形式共同探讨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体、通专模型、工业具身智能、工业高质量数据集、数字族谱最新前沿技术、以及产业应用。论坛历时4小时,吸引了约200位现场参会者共论新型工业化AI新基座。


论坛主席任磊教授


产学研嘉宾阵容


【引导发言】


任磊教授以《工业大模型+智能体+数字族谱:挑战与展望》为题作论坛背景介绍,提出了AI赋能新型工业化新时代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工业高质量数据集-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体-工业AI异构算力网-数字族谱“交叉融合的新型工业人工智能创新技术体系架构。提出了工业大小模型协同新架构、工业时序数据AIGC基础模型、数字族谱、工业具身智能等新技术,介绍了“基石”工业大模型研究进展,以及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具身智能操控、新合金发现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介绍了工业大模型首批国家标准体系《工业大模型体系架构》、《工业大模型技术要求》、《工业智能体参考架构》的进展。


任磊教授介绍新型工业AI创新技术体系


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马珊珊以《人工智能标准化情况》为题作引导发言,介绍了国际人工智能标准进展,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组织架构、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求索”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评测基准体系及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大赛情况。


马珊珊介绍人工智能国内外标准体系


【论坛主旨报告】


中南大学校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信息学部主任、国家杰青、IEEE Fellow阳春华教授以《从智能模型到具身智控:大模型时代有色冶金智能化探索》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结合有色金属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至关重要,事关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介绍了有色冶金具身智控大模型的初步探索,发布了国内首个有色冶金具身智控大模型“智冶大模型”,展望了工业大模型的未来与挑战。


阳春华教授作主旨报告并发布“智冶大模型”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王建民教授团队以《关于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构建的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清华大学宋韶旭副教授指出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基础原料,介绍了对于低质量、多类别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化治理方法,介绍了工业时序数据库基础软件Apache IoTDB对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构建的支撑案例。


清华大学专家作主旨报告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胡兵以《通专融合工业大模型创新构建与应用》为题作主旨报告。结合钢铁行业等流程工业发展需求,深入分析了工业大模型构建的难度及必要性,介绍了通专融合的工业大模型构建方法和关键技术,并介绍了钢铁等行业AI应用实践案例。


宝信软件胡兵作主旨报告


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青丁进良教授团队以《大规模流程制造系统智能感知与决策》为题作主旨报告。张连超副教授指出作为“眼和脑”的感知与决策技术是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神经中枢”,控过程面临大规模、多模态、跨尺度工况、工序耦合影响、原料资源禀赋、成分与生产工况不确定动态变化的挑战,介绍了大规模流程制造系统感知与决策技术和工业软件研发方面的进展。


东北大学专家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级领军人才曾鹏团队以《面向大规模工业CPS系统的强化学习方法》为题作主旨报告。万广喜老师提出了大规模工业CPS系统在严格的安全逻辑约束下的逻辑增强强化学习(Logic-Inform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框架,以及在智能电网调度等领域的应用。


中科院沈自所专家作主旨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青殷绪成教授团队以《工业大模型技术及智能体应用“困惑”》为题作主旨报告。祝晓斌教授依托钢铁等行业背景,提出面向钢铁智能制造的工业大模型体系架构,围绕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体在产业界落地应用时面临的疑问与困惑问题展开讨论。


北科大专家作主旨报告


【工业大模型产业应用Panel研讨会】


在工业大模型产业应用研讨会环节,来自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电子、钢铁、有色等产业界需求侧,以及百度、浪潮通软、中科曙光网络等大模型供给侧企业家等产学研各界资深专家,从产业界实际需求、新技术突破发展的角度,开展了研讨与辩论。


工业大模型产业应用Panel


宝信软件胡兵根据宝武钢铁近年来工业大模型的实践探索,指出大模型前沿技术与工业行业应用需求应“双向奔赴”,同时工业领域大量专用小模型和通用大模型也应当协同互补,未来将形成一系列面向工业制造业的新型智能体。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专家丁永康博士,以大飞机总装过程中面临的痛点问题为切入点,介绍了近年来商飞工业大模型的建设实践,指出工业大模型所需的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是当前主要瓶颈问题,尤其是稀缺的高价值小样本工业数据极其匮乏。


航天云网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秦伟林研究员,以航天发射场复杂系统运维与任务调度面临的难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对于工业大模型的需求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指出航天领域多学科多专业交叉形成的诸多复杂性问题均有可能成为工业大模型的突破点。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公司孙鹏研究员,围绕动车组等复杂装备运行过程中故障诊断与智能化辅助决策问题,探讨了轨道交通装备大模型的需求和现状,指出应深入结合一线业务人员的使用场景和习惯,探索易于使用的工业大模型智能体。


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物联网平台部总经理王腾江,指出工业大模型的探索不一定沿着从底向上、从通用向专用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突破各行业领域专用大模型,再抽象提炼出共性的技术底座。同时指出未来将形成基于大模型智能交互的新一代企业可视化“智会”大屏。


百度研究院商业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周景博博士,介绍了百度大模型的最新研发现状,结合今年万亿级大模型、混合专家模型、智能体等最新技术前沿,提出了工业大模型不同于通用大模型的关键之处,并建议了工业大模型基座核心技术的可能突破路径。


中科曙光网络副总工程师单娜,展示了“曙睿”工业数智底座的体系架构,介绍了基于曙光国产化算力平台的工业智能平台解决方案,指出应打通工业控制、算力、智能、安全并融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构建支撑工业大模型的智控一体化设备,并构建国产工业开发引擎以支撑大模型时代的智慧化工业编程。


【论坛意义】


依托CNCC万人大会打造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学研平台,本论坛是2025年工业大模型领域最大规模的学术会议之一。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汇聚顶尖学者和产业领袖,共同探讨了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体、工业具身智能、工业高质量数据集、数字族谱等前沿技术,同时深入结合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钢铁、石化、电子等行业实际需求形成了具有我国工业特色的应用解决方案。本论坛产学研各界争鸣所形成的创新思路与观点,对于我国构筑新型工业化AI新基座的创新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