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从人机交互到人智交互-Agentic交互新范式的探索与思考 | CNCC
最新动态
从人机交互到人智交互-Agentic交互新范式的探索与思考 | CNCC
2025-10-10181

随着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交互正在经历从“命令式控制”向“理解式协同”的根本转变,迈入一个以感知与交互、认知与决策、自主与演进为核心的人智融合新阶段。在这一浪潮中,业界已涌现出多项创新实践。例如,联想近期推出的面向未来个人计算的智能体方案,探索了从多模态感知、长期记忆认知到自主任务编排与持续学习等关键能力的落地路径。这些探索不仅体现了技术演进的方向,也为智能体在人机协同、增强认知、自我演进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本论坛将围绕以下三个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1)智能体如何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人类?(2)如何通过协同增强人的认知与决策能力?(3)如何推动智能体实现个性化自治与持续进化?本论坛将汇聚来自产学研的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典型应用案例,共同展望智能体技术驱动下的人机关系重构之路——从工具协作走向智能共生。



论坛安排



??论坛名称:

从人机交互到人智交互-Agentic交互新范式的探索与思考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

1

ACM SIGCHI 中国分会新星奖、优博奖颁奖

程时伟

浙江工业大学

2

多模态场景理解

韩军功

清华大学

3

人智共协下的决策赋能

麻晓娟

香港科技大学

4

以人为本的人智交互探索与实践

张宇

联想集团

5

终端Agent-AI交互新变革

梁丹洵

阶跃星辰

6

高能效具身智能系统的软硬协同设计与展望

戴国浩

上海交通大学

7

Panel环节

田丰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韩军功

清华大学

麻晓娟

香港科技大学

张宇

联想集团

梁丹洵

阶跃星辰

戴国浩

上海交通大学

姚鸿勋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论坛主席



王茜莺

CCF杰出会员、常务理事,联想集团全球副总裁

联想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联想集团CTO组织技术战略与平台负责人。2015年至今,负责联想技术战略、研究院创新管理和用户体验平台,入选2019年《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50强。CCF常务理事、人机交互专委会资深委员,ACM人机交互分会中国副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论坛共同主席



田丰

CCF杰出会员、理事,人机交互专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国家级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主任。作为第一完成人领衔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论坛讲者



韩军功

清华大学兴华讲席教授

教育部“长江讲席教授”。回国前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讲席教授,领衔计算机视觉团队。研究涵盖多模态感知、类脑学习与具身智能,三项AI技术产业化,音视频检索获CSI创新奖并助力企业获艾美奖。论文被引3.2万次,H指数83,连续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及0.05%高被引学者。IEEE T副主编,BMVC’25主席,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IAPR/AAIA会士。


报告题目:多模态场景理解


报告摘要:我们的世界因多样化数据源而日益互联,理解来自视觉、语言、深度等模态的复杂场景已成为人工智能核心。本报告将探讨多模态场景理解,即机器如何整合并推理不同感知输入,实现对环境的感知、理解与交互。我们将介绍该领域在模型架构、融合策略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其如何突破感知与认知边界,并讨论构建具备跨模态学习、鲁棒性、上下文感知和类人理解能力系统的挑战与机遇。

麻晓娟

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

CCF人机交互专委会执行委员,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共谐计算,涵盖人机交互、情感计算、人群计算、交互设计及多模态认知建模。现任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常务副会长,ACM CHI2026与CSCW2025/2026联合论文主席,CHI2022/2023/2025子领域主席。


报告题目:人智共协下的决策赋能


报告摘要:我们首先阐述人智共协的基本概念与交互范式,随后探讨在人类与 AI 的决策任务中实现互动与共创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些任务涵盖了从个体到群体、从线上到线下的多种决策场景。通过在多个应用领域中有关决策能力的研究案例,我们总结出一系列设计考量,旨在更好地实现人类与 AI 系统之间的相互赋能,共同提升人类用户与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与潜力。

张宇

联想集团主任研究员

CCF人机交互专委会执行委员,联想集团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Human-Centered AI,CCF高级会员,北京市青联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拥有中外发明专利40余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智库成员。在ACM CHI, IEEE TII, IEEE VR等顶会及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多项国家标准、ISO/IEC和IEEE等国际标准制定。科技部“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核心成员。


报告题目:以人为本的人智交互探索与实践


报告摘要: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驱动传统人机交互迈向全新的人智交互范式。本报告将探讨通过融合手势、视线等多模态感知输入来跨越用户意图与模型理解之间的交流鸿沟,让智能体能准确捕捉用户的“言外之意”;并介绍通过多智能体交互来增强用户信息认知与情感陪伴,实现更懂用户、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人智交互。为以人为本的智能服务提供可借鉴的探索实践。

梁丹洵

阶跃星辰智能终端行业总经理

为智能终端客户打造多项爆款智能体AI应用,在终端感知协同、智能体落地、自主记忆等场景在产业级落地有长期研究和应用。


报告题目:终端Agent——AI交互新变革


报告摘要:大模型+硬件”是当前科技产业最确定和最核心的趋势之一,智能终端如何利用大模型的Agent能力,提供懂用户、会思考、能做事的各项服务,形成可对任务规划、交互、执行和主动服务的新形态。

戴国浩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主要研究稀疏计算电路与系统,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2000余次。获最佳论文奖5次、提名3次。担任多项国际会议TPC及期刊审稿人,曾任DAC 2024博士论坛联席主席。指导学生获MICRO SRC全球第一、ACM SRC全球第三。荣获MIT TR35、算力中国青年先锋人物、WAIC云帆奖、NeurIPS BIGANN竞赛冠军等荣誉。


报告题目:高能效具身智能系统的软硬协同设计与展望


报告摘要:随着AGI五阶段路径推进,当前正迈向第三阶段——具身智能,即能与环境交互的智能体系统。本阶段智能增强显著,但推理能效与需求存在1–2个数量级差距。本报告将回顾以LLM/VLM为核心的具身智能算法与系统架构演进,重点探讨通过“算法—系统—硬件”多层次协同优化提升推理能效。同时指出训练数据质量、泛化能力与实时性能的关键挑战,并展望面向未来的高能效具身智能在架构设计及感知—认知—行动一体化方向的研究机遇。



CNCC2025



CNCC2025将于10月22-25日在哈尔滨举办。专题论坛将在往年多样化主题的基础上,首次通过“基础-前沿-未来”的一体化设计,满足不同背景参会者的需求,构建从知识获取到创新激发的完整路径,打造系统化、进阶式的参会体验。重点设置9大主题板块,每个主题板块的专题论坛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面向前沿领域的体系性Tutorial、聚焦前沿突破的专题论坛以及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辨论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