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逐步从地面延伸至太空,如何将地面计算技术迁移到复杂的星载环境,已成为推动天地一体化网络智能化应用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卫星计算不仅关系到通信网络的演进,更有可能开辟计算机学科的新方向。但是,将计算机技术上太空到底难不难?
一方面,地面计算技术在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和 AI 等方面蓬勃发展,大量成熟或前沿技术经过适当优化即可应用于卫星,而卫星操作系统本就源于地面,因此卫星能够直接受益于地面计算技术的最新成果,并在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卫星在轨运行则面临空间辐射、能耗受限、散热困难、链路不稳定等诸多挑战,使得地面计算机技术在上星过程中,在算力节点部署、网络架构适配与服务性能保障等方面遇到新的、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本论坛将以思辨形式展开,邀请四位嘉宾作引导发言,围绕大模型上星、语义通信上星、网络管理上星等典型场景与研究方向,探讨地面计算技术上星的核心挑战与可行路径。随后,论坛将聚焦“计算技术上太空难不难?”这一核心议题开展开放讨论,启发计算机领域学生、学者及从业者的跨界思考,吸引更多研究者投身卫星计算方向,共同推动卫星计算领域的发展。
论坛安排
??论坛名称:
计算技术上太空难不难?
顺序 | 主题 | 主讲嘉宾 | 单位 |
1 | 开幕式致辞 | 王尚广 | 北京邮电大学 |
2 | 开幕式致辞 | 章宇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3 | 引导发言-语义卫星通信技术 | 许晓东 | 北京邮电大学 |
4 | 引导发言-高效边缘大模型协同推理与RAG微调技术 | 陈旭 | 中山大学 |
茶歇 | |||
5 | 引导发言-NTN场景用例及研究方向探讨 | 宗在峰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6 | 引导发言-LLM-Agent赋能卫星计算自主操作 | 邢若粼 | 一苇宇航 |
7 | 思辨环节 | 王尚广 | 北京邮电大学 |
章宇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许晓东 | 北京邮电大学 | ||
陈旭 | 中山大学 | ||
宗在峰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邢若粼 | 一苇宇航 | ||
彭绍亮 | 湖南大学 |
论坛主席
王尚广
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特聘教授
论坛共同主席
章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核心网研究部部长
论坛讲者
许晓东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关村泛联院副院长
陈旭
CCF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教授
宗在峰
核心网标准研究专家
邢若粼
一苇宇航创始人兼CEO,天算星座委员会秘书长
思辨嘉宾
彭绍亮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
CNCC2025将于10月22-25日在哈尔滨举办。专题论坛将在往年多样化主题的基础上,首次通过“基础-前沿-未来”的一体化设计,满足不同背景参会者的需求,构建从知识获取到创新激发的完整路径,打造系统化、进阶式的参会体验。重点设置9大主题板块,每个主题板块的专题论坛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面向前沿领域的体系性Tutorial、聚焦前沿突破的专题论坛以及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辨论坛。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