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大模型发展的路在何方?| CNCC大会论坛
最新动态
大模型发展的路在何方?| CNCC大会论坛
2025-09-254

CNCC2025大会论坛【大模型发展的路在何方?】将于10月24日上午举行。论坛由CCF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刘挺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车万翔教授共同主持,自从ChatGPT问世以来,大模型理论、技术与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沿着大模型的道路,我们是否真的能够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甚至迈向超级智能?技术突破、算力供给、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又将在未来的大模型竞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欢迎大家共同关注。


自从 ChatGPT 横空出世,大模型的理论、技术与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断刷新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想象。今年年初发布的 DeepSeek-R1 模型更是让中国的开源大模型一举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掀起了全球范围的热烈讨论。在技术快速演进的浪潮中,人们不禁要思考:沿着大模型的道路,我们是否真的能够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甚至迈向超级智能?面对国际竞争,中国的大模型发展究竟是应该继续追赶“通用大模型”的全球路线,还是应立足产业需求,探索“产业大模型”的独特道路?技术突破、算力供给、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又将在未来的大模型竞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本论坛将邀请人工智能领域学术界的权威学者与产业界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围绕上述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思辨,既探讨前沿理论与未来趋势,也关注产业落地与应用前景。论坛旨在搭建跨界交流的平台,汇聚思想火花,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大模型发展贡献智慧与洞见。


大会论坛主席



刘挺

CCF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长聘教授

国家高层次人才,黑龙江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高新司“智能机器人”专家组专家,工信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服务组副组长,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成员。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负责人、认知智能与内容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文信息处理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头雁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具身智能等。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课题、基金重点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工程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共同主席



车万翔

CCF杰出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社会计算与交互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长聘教授

国家级青年人才,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国际顶级会议ACL 2025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专项项目、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著有《自然语言处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方法》等书。2024年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2020年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201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入选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嘉宾介绍



孙茂松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ACL)、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中国中文信息学会(CIPS)会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自然语言处理方向首席科学家。近几年在ACL、EMNLP、AAAI等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国际一流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6.4万余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2020年、202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2024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ACL最佳系统演示论文奖、2022、2023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等奖项。

王海峰

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学术组织ACL首位华人主席、ACL亚太分会创始主席、ACL Fellow、IEEE Fellow、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兼任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北京学者。

冯俊兰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科学家

IEEE Fellow,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CCF大模型论坛副主席,中国大模型标准联合组组长, Linux 网络基金会董事会主席(2020-2023)。于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声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美国AT&T实验室研究中心,曾任高级研究员,主任研究员。2013年加入中国移动研究院,近十年带领中国移动人工智能团队攻关人工智能算法和核心技术,构建了全面的九天人工智能产品体系,服务3700余项生产性应用。冯俊兰博士和她领导的中国移动九天人工智能团队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获得国际算法比赛奖和国家、省部级奖项30余项。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参与著书一部,国内外专利150余项,是人工智能主要国际会议和期刊的审稿人和程序委员会委员,现任和曾任IEEE等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15项。

刘铁岩

北京中关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

国际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海聚工程战略科学家、中文信息学会理事、昌平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科学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ACM FELLOW、AAIA FELLOW。长期从事信息检索、人工智能方面研究,在学术界和产业界成就斐然,为促进机器学习与信息检索之间的融合、用人工智能助力科学发现和产业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被国际开放测评委员会评为自1943年以来全球最重要的百位人工智能学者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