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会以“智能网络系统与具身泛在智能时代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主题,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专业创新发展路径,推动人工智能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025年8月18日至20日,由CCF主办,CCF互联网专委、教育专委、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CNETCNED 2025)在辽宁大连成功举办。互联网专委会荣誉主任、国防科技大学苏金树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会议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樊鑫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书记顾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教师及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雷主持。
本次大会以“智能网络系统与具身泛在智能时代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主题,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专业创新发展路径,推动人工智能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开幕式上,苏金树、樊鑫、顾丰分别致辞,向参会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和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对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性进行了展望,期待本次大会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为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工程专业建设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做出积极贡献。
苏金树致辞
樊鑫致辞
顾丰致辞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苏金树,清华大学教授、互联网体系结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崔勇,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科技发展处处长张兆心,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惠维等10位专家作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涵盖AI赋能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智能时代网络科研新特点、工业智能与AI关键技术、计算机网络课程创新思维培养、数据安全交易流通新思路、AI赋能网络空间治理、跨场景移动智能推理、水声传感器网络信任管理、AI“101计划”教学实践、AI赋能传统专业转型等前沿议题,展示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网络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苏金树教授主旨报告
崔勇教授主旨报告
张兆心教授主旨报告
惠维教授主旨报告
王兴伟教授主旨报告
李向阳教授主旨报告
刘哲理教授主旨报告
陈贞翔教授主旨报告
朱弘恣教授主旨报告
韩光洁教授主旨报告
大会还围绕网络技术创新与应用新图景、边缘智联: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的实践路径、AI赋能教育教学研究、智能时代下的网络系统能力的培养等主题举行了4场精彩纷呈的专题(分)论坛报告。
网络技术创新与应用新图景分论坛由大连理工大学卢炳先、覃振权一同主持。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郑萌教授以《工业物联网的认知组网与资源分配方法》为题,阐述了工业物联网认知组网的方法。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法王煜作了题为《面向无人系统自主感知的多粒度建模方》的报告,以自己的相关研究工作为切入点,分享了无人系统自主感知建模方法。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智伟作了题为《时间敏感网络可靠性调度技术》的报告,探讨了时间敏感网络可靠性调度技术的可行解决方案。山东师范大学讲师郭林林作了题为《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加权呼吸波形重构算法》的报告,分享了她在研究模态分解的呼吸波形算法中的经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房建作了题为《大模型与无人智能系统应用探索》的报告,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大模型与无人智能系统的应用。
郑萌教授报告
王煜教授报告
冯智伟教授报告
郭林林博士报告
房建研究员报告
边缘智联: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的实践路径分论坛由大连理工大学王鹏飞、李福亮一同主持。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副院长崔来中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双需求三协同的校企共融网络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报告,介绍了该校校企共融网络人才培养实践的现状与成效。北京邮电大学长聘教授郑霄龙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科教产一体化的智能物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端侧本地化智能推理为例》为题,介绍了端侧本地化智能推理案例。湖南大学教授刘璇作了题为《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的报告,分享了她在计算与AI概论课程建设经验。天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教授、副院长刘秀龙作了题为《面向具身智能的轻量化AI计算》的报告,介绍面向具身智能的轻量化计算。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驰作了题为《基于边缘技术的无线充电技术》的报告,介绍了基于边缘技术的无线充电技术。
崔来中教授报告
郑霄龙教授报告
刘璇教授报告
刘秀龙教授报告
林驰教授报告
AI赋能教育教学研究:理论创新与实践验证路径分论坛由大连理工大学刘晗、于红一同主持。中南大学教授、教育部软件工程教指委秘书长陈志刚作了题为《AI赋能特色软件人才培养》的报告,探讨了AI赋能特色软件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课程平台与数据室”副主任苏永康以《智慧课程内涵及设计》为题 ,探讨了智慧课程内涵及设计流程。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教务处处长罗熊以《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类复合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分享了他在AI赋能复合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重庆邮电大学教授、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熊余作了题为《领域大模型驱动全息教育评价决策平台构建与实践》的报告,介绍领域大模型驱动教育评价平台。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陈训威作了题为《大语言模型赋能课程思政评价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探讨大语言模型赋能思政评价。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石瑞生作了题为《生成式AI赋能计算机编程教学的实践创新与效果评估》的报告,介绍生成式AI赋能编程教学实践。烟台理工学院教授韩明峰作了题为《具象化表达计算机网络复杂原理的深度思考与创新尝试》的报告,介绍了他在具象化表达网络原理中的尝试。
陈志刚教授报告
苏永康教授报告
罗熊教授报告
熊余教授报告
陈训威教授报告
石瑞生教授报告
韩明峰教授报告
智能时代下的网络系统能力培养分论坛由周寰、陈颖文一同主持。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圣林作了题为《大模型时代的智能运维》的报告,探讨了大模型时代的智能运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倩以《“三阶贯通、四链融合”: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经验。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士庚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浪潮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讨》的报告,探讨了AI浪潮下计算机网络教学经验。厦门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向乔作了题为《CS2023:知识/胜任力模型并轨的国际计算机学科规范》的报告,介绍CS2023国际计算机学科规范。湖南大学教授、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果作了题为《云计算技术的教与学——探索在专业选修课中培养计算机系统能力》的报告,分享了在云计算课程培养系统能力的实践经验。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和研究员吴文斐作了题为《基于在网计算的分布式系统加速方法及教学实践》的报告,分享了在网计算加速方法及教学案例。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导张宇超作了题为《未来互联网新技术的人才培养》的报告,探讨未来互联网新技术人才培养。CCF杰出会员、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赵宝康作了《自主可控为基,系统能力为骨,科教融汇为魂的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报告,分享了他全新的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智能时代下的网络系统能力培养分论坛报告嘉宾合影
张士林教授报告
何倩教授报告
张士庚教授报告
向乔教授报告
陈果教授报告
赵宝康教授报告
此外,会议录用优秀论文也通过分组报告形式进行了交流,优秀论文报告分论坛由大连理工大学各会场分论坛主持人一并主持。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与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深化了产学研融合,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智能时代新工科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