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AI Agent关键技术与应用|CNCC Tutorial
最新动态
AI Agent关键技术与应用|CNCC Tutorial
2025-09-1010

CNCC2025 Tutorial是由领域内专家主讲,面向全体参会者开放的专题讲座或教学环节,旨在介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或基础知识,内容涵盖原理、挑战、方法等。可以帮助刚进入该方向的博士生、青年学者快速补齐知识短板,以便更好地参会后续的前沿报告理解与未来方向思辨。


今年Tutorial共设置9大主题板块:AI基础模型、机器学习理论与机理、强化学习与推理、视觉与多模态、AI安全与治理、面向AI的数据管理和治理、Agent与具身智能、新型计算与网络架构、AI4Science。



??Tutorial名称:

AI Agent关键技术与应用

??所属主题:

Agent与具身智能

??日程安排:

2025年10月22日下午

??举办地点:

哈尔滨市·华旗饭店


注:如有变动,请以官网(https://ccf.org.cn/cncc2025)最终信息为准


序号

报告题目

讲者

单位

1

 智能体技术架构和高效学习方法

桂韬

复旦大学

2

从检索增强到认知智能体:图、推理、记忆与决策

王昊奋

同济大学

3

Agentic AI:前沿技术与应用

张伟楠

上海交通大学

4

Agentic AI生态隐私安全及保护

王俊

OPPO


1

Tutorial简介

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智能体(AI Agent)技术迅猛发展,正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从被动工具向主动协作伙伴演进的核心推动力,深刻变革着人机交互与复杂问题解决的范式。本系列Tutorial将系统性地解析大模型智能体的关键技术,并深入探讨其前沿应用与挑战,具体涵盖内容包括:智能体的基础架构设计与高效学习方法;多智能体(Agentic AI)系统的协作架构、演化机制与涌现行为;智能体在科学调研、复杂决策、创意生成等前沿场景中的突破性应用;智能体应用面临的隐私保护、安全性等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及移动端智能体落地的前沿探索、资源和隐私的独特约束以及未来机遇。

2

Tutorial目标

目标1:掌握AI-RAN的核心技术框架,包括分布式机器学习、语义通信及多智能体协同的理论基础  

目标2:实践AI-RAN关键工具链(如O-RAN仿真平台、边缘模型压缩工具),完成从算法设计到部署的全流程验证  

目标3:解决实际网络优化问题(如智能负载均衡、意图驱动切片),具备跨学科技术整合能力  

目标4:洞察6G AI-RAN的标准化方向与研究前沿,定位潜在创新点  

3

Tutorial内容

1. 智能体技术架构和高效学习方法

几十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求创造接近或超越人类智力的人工智能(AI),智能体被誉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有希望的道路。大语言模型(LLM)越来越被视为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的潜在催化剂,激发了创建多功能智能体的希望。本次报告将介绍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的综合框架,讨论如何让智能体具备更强的推理及泛化能力,并提供对此类智能体未来发展的见解。

 

2.从检索增强到认知智能体:图、推理、记忆与决策

知识检索增强技术(RAG)作为优化大语言模型的关键手段,其核心价值正通过与智能体(Agent) 的深度融合被重新定义。智能体凭借自主规划、动态决策与工具调用能力,将RAG从“被动的知识查询器”升级为“主动的认知伙伴”,有效解决了传统RAG在复杂任务中推理链断裂、上下文管理薄弱、知识利用低效等问题。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如DeepSeek-R1)和RAG自身演进(如Agentic RAG智能体驱动型检索、GraphRAG),再结合知识图谱(KAG)的领域适配与记忆系统(MemOS)的认知管理,智能体正主导RAG完成三大跃迁:从简单问答到逻辑推理、从单次检索到多轮对话记忆、从信息整合到复杂决策支持。   本报告将回顾2024年RAG与智能体融合的核心进展,重点探讨Agentic RAG的任务规划与动态检索机制、GraphRAG在智能体多跳推理中的应用、KAG如何为智能体提供领域知识支撑,以及MemOS如何强化智能体的长短期记忆调度。报告将围绕“智能体时代,是否还需要RAG、需要怎样的RAG”这一核心问题,从智能体与图技术/KAG的协同、智能体驱动的推理能力提升、MemOS与智能体的记忆融合、智能体决策场景下的RAG适配等维度展开分析,为技术管理者梳理Agentic RAG结合KAG与MemOS的应用价值,明确智能体作为核心驱动,如何让RAG成为支撑复杂业务场景的关键技术底座。


3. Agentic AI:前沿技术与应用

依托大语言模型的认知能力,大模型智能体能够感知环境、下达控制指令并从中获取反馈,从而自主完成任务。除环境交互属性外,大模型智能体还可调用各类外部工具以简化任务流程。这些工具可视为封装了私有或实时知识的预定义操作流程,而此类知识并不存在于大语言模型的参数中。随着发展的自然演进,可供调用的工具正逐渐演变为自主智能体,由此,智能系统发展为基于大模型的多智能体系统,即 Agentic AI。与以往的单一 大模型智能体系统相比,Agentic AI 系统具有以下优势:动态任务分解与自适应专业化,系统变更灵活性更高,各参与实体可保护私有数据,各实体具备商业化可行性。本次报告探讨 Agentic AI 的基本原理、前沿技术与商业图景。首先讨论 Agentic AI 的定义及其与单智能体 AI Agent 的基本区别,其次讨论 Agentic AI 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演进与训练方法,最后讨论 Agentic AI 作为下一代智能互联网(Agentic Web)基座技术所带来的全新商业图景。

 

4. Agentic AI生态隐私安全及保护

相比AI,Agentic AI因其更强的主动性和环境交互性,在任务完成中展示出高度适应性与连续性。随着其在个性化服务、多模态交互与自动决策领域的广泛应用,隐私与安全风险显著提升,涉及用户数据感知、长期行为、意图操控等新型攻击面。本讲座将梳理Agentic AI生态下的关键安全挑战,介绍隐私增强技术、AI攻防最新研究进展, Agentic AI生态隐私安全研究提供系统化的视角。 


主席介绍



张伟楠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张伟楠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领域包括强化学习、智能体技术、具身智能,发表CCF-A类国际会议和期刊100余篇学术论文,谷歌学术引用3万余次,H指数80,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5个最佳论文奖项,出版教材《动手学强化学习》和《动手学机器学习》等。张伟楠长期担任NeurIPS、ICML、ICLR等会议的领域主席和TPAMI等期刊的编委,作为负责人承担国自然优青项目和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获得吴文俊优青奖和达摩院青橙奖。张伟楠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系。


讲者介绍



桂韬

复旦大学副研究员

复旦大学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预训练模型、类人对齐和智能体交互。在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50余篇论文,曾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NeurIPS2023大模型对齐 Track最佳论文奖,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启明星计划。

王昊奋

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

上海市优秀博士,同济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知识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兴趣及专长是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增强大模型。他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开放知识图谱社区OpenKG轮值主席,通用智能评测社区AGI-Eval发起人之一,国内最大的AI众包平台之一AI-Ceping主理人。出版了《自然语言处理实践》《知识图谱方法、实践与应用》等著作。他还受邀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IJCAI和VLDB等诸多国际与国内智能峰会上担任讲者,长期作为NeurIPS, ICLR, WWW, MM, AAAI, IJCAI等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负责参与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863重大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经信委和科委等AI相关项目,共发表100余篇AI领域高水平论文,多次获得会议最佳论文或最佳学生论文。荣获徐汇区学科带头人人才计划,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构建了全球首个可交互养成的虚拟偶像—“琥珀·虚颜”;所构建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已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0亿人次,并成功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最佳AI应用案例。目前,他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术语工委副主任,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大模型专委会指导委员,指控学会大模型专委会常委,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副主任等社会职位。

张伟楠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王俊

OPPO研究院数据&AI部部长

博士,研究兴趣为智能体、具身智能与隐私计算技术。曾任职于新加坡科技局(A*STAR)与卢森堡国家邮政总公司,分别担任研究员与高级专家。就职于卢森堡国家邮政总公司期间兼任欧洲共同利益重大项目 (IPCEI) 卢森堡邮政首席专家。在ICLR,NeurIPS, ACL,CCS,TDSC等高水平国际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导研发的技术已应用于海内外亿级终端设备和服务于亿级用户,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智能服务。


CNCC2025



CNCC2025将于10月22-25日在哈尔滨举办。专题论坛将在往年多样化主题的基础上,首次通过“基础-前沿-未来”的一体化设计,满足不同背景参会者的需求,构建从知识获取到创新激发的完整路径,打造系统化、进阶式的参会体验。重点设置9大主题板块,每个主题板块的专题论坛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面向前沿领域的体系性Tutorial、聚焦前沿突破的专题论坛以及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辨论坛。Tutorial作为这一设计的起点,为参会者构建坚实的共同知识基础,能够深度参与后续的前沿报告理解与未来方向思辨。同时面向青年学者、行业新锐等人群,通过系统性教学,助力赋能青年人才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