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大模型与数字医学的交叉与应用”——聚焦第三十二期CCF秀湖会议
最新动态
“大模型与数字医学的交叉与应用”——聚焦第三十二期CCF秀湖会议
2025-09-018




第三十二期CCF秀湖会议在苏州CCF业务总部&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二十余位专家围绕“大模型与数字医学的交叉与应用”这一主题开展深入交流和研讨。本次会议的报告和讨论从面向医疗健康应用的多模态大模型构建理论及方法、模型联邦网络、多模态医学数据标准与建模方法、大模型科研范式变革及其医械药创新应用四个方面展开,针对智能时代下大模型与数字医学的交叉赋能与未来发展行程共识。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本次秀湖会议于2025年8月29日至8月31日召开,为期三天,就“大模型与数字医学的交叉与应用”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本期秀湖会议的执行主席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林研究员和鹏城实验室张彤副研究员。会议特别邀请南京大学郑海荣院士,CCF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益强研究员,CCF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宋志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姜林娣教授等高校、研究所的专家,以及爱尔眼科集团唐琼燕院长和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弓孟春高级副总裁等企业界专家共20余位。CCF会士、秀湖会议AC主席、CCF监事长、北京大学金芝教授出席并致辞。


▲金芝教授致辞▲


-01-


特邀报告 | 开宗明义


▲郑海荣教授作特邀报告▲


南京大学郑海荣院士以“生物智能”为题做特邀报告。郑院士首先从人工智能时代的本质谈起,指出其核心是“智能”而非“人工”,并强调数据与模型正成为新价值链的基础。接着,郑院士结合医学成像领域的发展,阐明多模态、跨尺度人体数据整合和数字孪生(数字生命)构建在健康预测和疾病诊疗中的巨大潜力,预测未来每个人或将拥有动态更新的“数字人”模型。随后,郑院士重点探讨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前沿进展与挑战,包括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路径的对比,神经解码与编码(读/写)的科学难题,以及超声、磁共振等新型调控与成像技术的创新应用。郑院士在报告最后展望了脑机互联作为下一代智能交互核心的愿景,实现“数据智能→物理智能→生物智能”。


▲宋志坚教授作特邀报告▲


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宋志坚教授分享了题为“多模态大模型背景下的基础研究与精准诊疗”的报告。教授首先指出新世纪以来基础研究面临突破性成果减少的瓶颈,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深度学习技术的提出能否对医学带来新的契机。随后,宋志坚教授以AlphaFold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的突破为例,说明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技术如何显著提升科研效率。接着,阐述了大模型发展的三大趋势:参数规模扩大、生成能力增强以及以数据为中心的范式转变,并强调多模态融合对医学研究的重大价值。最后,宋志坚教授结合其团队在结直肠癌预后多模态评估中的实践,指出多模态大模型在可解释性、融合方法和跨模态协作学习等方面的未来方向。


▲陈益强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益强研究员带来了题为“模联网:模型联邦网络及其数字医学应用”的特邀报告。陈益强研究员首先从当前大模型依赖大规模算力与海量数据的现状出发,指出在医疗这样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单纯追求模型规模所面临的成本、数据和能耗等难题。接着,他提出 “模联网” 这一新型分布式智能范式,强调借助 “模联效应” ,实现从 “炼大模型” 到 “联大模型” 的转变,以低门槛、高效率释放模型能力。之后,系统阐述了 “模联网” 的三层架构与 “数算成模”、“模联生智”和“智服未来” 三个阶段,并介绍了其团队在联邦学习、模联网构建、多智能体测调等关键技术的成果及医疗应用实践。最后,陈益强研究员展望了未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体协同新范式,呼吁汇聚多学科力量开展跨界合作,打通技术落地的关键堵点,推动智能技术真正融入医疗等民生场景,释放实际应用价值。


▲姜林娣教授作特邀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姜林娣教授带来了题为“临床数据标准和精准诊疗”的特邀报告。姜林娣教授首先阐述了临床数据标准化对于促进精准医疗、医院管理和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意义,以上海市开展的“医联工程”大数据平台为例,介绍了其整合医疗、医保、医药数据,在提高医疗质量与绩效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接着,姜林娣教授分析了当前真实世界数据构建存在诸多挑战,如医院间专科发展不均衡、绩效考核导致的编码偏差、病史质量不足及诊疗干预影响数据真实性等。最后,姜林娣教授结合其团队在血管炎专病数据库建设的实践,分享了在多模态数据整合、生物样本库管理及跨学科合作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案,并提出共同推动标准化、可共享的高质量临床数据库建设,以赋能临床科研与智能化诊疗发展。


-02-


专题分享 | 精彩纷呈


本次会议设置了“大模型与数字医学的交叉与应用”、“模型联邦网络”、“多模态医学数据标准与建模方法”、“大模型科研范式变革及其医械药创新应用”四个半天的专题论坛。每个专题论坛均安排了若干观点分享报告。嘉宾们在AI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大模型与数字医学交叉融合的发展技术路径与机遇挑战。嘉宾们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自身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实践,同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报告内容既有来自学术界的前沿技术与探索,又有来自产业界的行业概况与实践分享,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积极讨论。



专题一:大模型与数字医学的交叉与应用

(专题主席:吴健、张彤)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起:邹月娴、吴健、弓孟春



专题二:模型联邦网络

(专题主席:李武军、高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起:李武军、夏勇、高林、王鹏



专题三:多模态医学数据标准与建模方法

(专题主席:石昕、杨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起:石昕、杨帆、唐琼燕



专题四:大模型科研范式变革及其医械药创新应用

(专题主席:王宇、许言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起:王军、许言午


▼本期会议执行主席▼


高林


张彤


CCF将持续推进相关话题的讨论与总结,请持续关注CCF的后续报道。


湖会议是CCF全新打造的小型精品国际学术讨论会品牌,借鉴德国达堡研讨会(Dagstuhl Seminars)、日本湘南会议模式,旨在深入探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应用、教育和产业等问题,为未来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建议。每个研讨会均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前沿问题讨论交流为主,仅限发起人邀请的一线专家参与,不对外开放,会期3天以上,要求参会者全程参会,不能中途离会,引导科学家、企业技术专家及教育专家在浮躁的社会中沉下心来钻研学术。










参会专家名单

特邀嘉宾

郑海荣  南京大学

陈益强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宋志坚  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

姜林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参会嘉宾

常   乘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

弓孟春  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武军  南京大学

石   昕  中国医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唐琼燕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

王   军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王   鹏  英特尔研究院

王   宇  鹏城实验室

吴   健  浙江大学

夏   勇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向   斌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

许言午  华南理工大学

杨   帆  山东大学

邹月娴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秀湖会议学术委员会(AC)主席

金   芝  北京大学


会议执行主席

高   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张   彤  鹏城实验室


会议工作人员

谷   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陈姝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秀湖会议年度合作单位OPPO、腾讯,金牌合作单位联想研究院及本期会议合作单位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对会议给予了大力支持。



CCF欢迎更多会员和业界专家关注和申请秀湖会议。

联系邮箱:bls@ccf.org.cn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