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C2025 Tutorial是由领域内专家主讲,面向全体参会者开放的专题讲座或教学环节,旨在介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或基础知识,内容涵盖原理、挑战、方法等。可以帮助刚进入该方向的博士生、青年学者快速补齐知识短板,以便更好地参会后续的前沿报告理解与未来方向思辨。
今年Tutorial共设置9大主题板块:AI基础模型、机器学习理论与机理、强化学习与推理、视觉与多模态、AI安全与治理、面向AI的数据管理和治理、Agent与具身智能、新型计算与网络架构、AI4Science。
??Tutorial名称:
时间序列基础模型及其基准评测
??所属主题:
AI基础模型(语言、图、表格、时间序列、编码等)
??日程安排:
2025年10月22日下午
??举办地点:
哈尔滨市·华旗饭店
注:如有变动,请以官网(https://ccf.org.cn/cncc2025)最终信息为准
模块 | 时长 | 内容 |
1. 基于深度学习的时间序列分析 | 30min | 时间序列分析问题概述与其中的自动化、泛化性等挑战;解决不同时序分析任务与挑战的典型深度学习模型。 |
2. 自动化时间序列分析 | 50min |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自动化架构搜索;自动化模型选择。 |
3. 时间序列基础模型 | 70min | 面向时间序列预测、异常检测、分类的基础模型:预训练数据、模型架构与训练技术。 |
4. 公平全面的时序模型评测 | 50min | 时间序列预测、异常检测等典型任务的评测基准;端到端模型与基础模型的评测基准。 |
5. 提问与讨论 | 10min | 互动交流与未来研究方向研讨。 |
Tutorial 第一部分:基于深度学习的时间序列分析
摘要: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显著提升了时间序列分析的能力,在预测、异常检测与分类等任务中展现出强大性能。本报告系统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时间序列建模方法,涵盖主流网络架构如CNN、RNN、Transformer等及其在多变量、长序列建模等典型问题上的改进。同时,探讨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通用性与易用性方面,模型的自动化构建、跨任务与跨领域的泛化能力等问题。通过本报告,听众将全面了解深度时间序列分析的技术演进与前沿挑战,为后续研究与应用提供方向参考。
Tutorial 第二部分:自动化时间序列分析
摘要:近年来,时间序列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交通、金融、天气等领域。许多神经网络模型被特化设计以解决特定场景下的时序分析任务。然而,目前并没有能同时适用于任何场景的端到端模型。自动机器学习(AutoML)提供了新颖的技术路线,通过模型自动选择、模型自动集成或模型自动设计,为各种新场景自动化构建最合适的模型。本报告将重点介绍模型自动设计与神经架构搜索,其中AutoCTS系列作为时序自动分析的代表工作,提供了成体系的解决方案,涵盖搜索空间,搜索算法,以及泛化范式。
Tutorial 第三部分:时间序列基础模型
摘要:随着时间序列数据规模和多样性的增长,以及众多领域的应用需求的提升,构建通用且可迁移的时间序列基础模型成为研究热点。本报告聚焦面向预测、异常检测与分类任务的时间序列基础模型,系统介绍其构建关键要素:预训练数据的选择与构建、可泛化的模型架构设计以及训练策略,从上述层面介绍当前主流方法与模型。最后,报告简要介绍时间序列基础模型在金融预测、智能运维、能源调度、医疗监测等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案例,展示其在真实世界中的潜力与价值。通过本报告,听众将全面了解时间序列基础模型的技术体系与发展动向,为后续研究与落地实践提供参考。
Tutorial 第四部分:公平全面的时序模型评测
摘要:时间序列广泛存在于经济、交通、健康、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其预测与异常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研究者提出了大量分析方法。然而,要确保领域的持续进步,必须以全面、可靠的方式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估与比较。当前的评测基准普遍存在若干问题,如:1)数据覆盖领域有限;2)对传统方法存在刻板偏见;3)实验流程不统一、缺乏灵活性等。针对上述挑战,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团队所开展的一系列基准研究,致力于构建更科学、系统的评测体系,旨在实现对算法性能的公平、全面与可复现的评估,为未来时序建模研究与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讲者介绍
杨彬
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郭晨娟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胡吉林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树扬
华东师范大学讲师
CNCC2025将于10月22-25日在哈尔滨举办。专题论坛将在往年多样化主题的基础上,首次通过“基础-前沿-未来”的一体化设计,满足不同背景参会者的需求,构建从知识获取到创新激发的完整路径,打造系统化、进阶式的参会体验。重点设置9大主题板块,每个主题板块的专题论坛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面向前沿领域的体系性Tutorial、聚焦前沿突破的专题论坛以及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辨论坛。Tutorial作为这一设计的起点,为参会者构建坚实的共同知识基础,能够深度参与后续的前沿报告理解与未来方向思辨。同时面向青年学者、行业新锐等人群,通过系统性教学,助力赋能青年人才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