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AI筑基+学科跨界+产教融合!CCF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第17期打造教师“三跨四维”能力体系
最新动态
AI筑基+学科跨界+产教融合!CCF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第17期打造教师“三跨四维”能力体系
2025-08-193


2025年9月11日-15日,CCF教师能力提升计划TCIP第17期将在长春启幕。本期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适逢与第三届CCF数字农业大会(9月12日-14日)同期举办,参加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师可以免费参加数字农业大会主论坛及其它学术活动。



2025年9月11日-15日,CCF教师能力提升计划TCIP第17期将在长春启幕!本次能力提升以《“三跨四维”框架下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信息素养进阶能力提升》为主题,邀请CCF会士、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周傲英教授,CCF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泉教授,复旦大学路红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傅隆生教授、吉林大学车翔玖教授和张永刚教授、长春工业大学王红梅教授、吉林农业大学于合龙教授等多位高校学者担任主讲嘉宾,从数字筑基、教育变革、学科融合、产教融合等维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者一起共话教学、科研、信息素养新图景。期间还将同步举办“吉农经验分享会”,邀请吉林农业大学于彦华研究员、杨明来教授、毕春光教授、邓蕾蕾教授和梁雪梅副教授您一同体验吉农教研、科研优秀成果。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计算机专业教育如何融合其它学科实现在知识传授中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聚焦“AI数字筑基—学科交叉融合—成果转化跃升”这一时代命题,以跨技术边界、跨学科边界、跨产业边界“三跨”为主线,从国家政策到地方需求,从技术制造到教学创新,从资源建设到成果转化,最终形成"政策-教学-科研-产业"四维协同的高校教师能力提升培养体系,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及现代大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时代命题·聚焦教师能力新目标】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继续深化新工科建设,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推进农工交叉,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和师资团队。


【权威赋能·破解教师发展困惑】

高校教师如何打破学科壁垒、补足数字素养、贯通产学研?如何将“国家安全”、“科技报国”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培养兼具深耕“中国芯”设计硬实力与赋能交叉学科软实力的复合型人才,强化教师实践能力,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和产业转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跨四维·递阶能力提升培养】 

CCF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第17期携吉林农业大学打造 “三跨四维”独家解决方案:

跨技术边界——AI数字筑基,筑牢智能教学底座

跨学科边界——工农交叉、深度融合

跨产业边界——成果转化、田间实验室直通企业技术痛点

四维协同——政策、教学、科研、产业协同的教师能力提升培养体系!


【六大核心·赋能教师实现超越】

1.“三跨四维” 深度破壁

以 “跨技术、跨学科、跨产业” 为主线,构建 “政策 - 教学 - 科研 - 产业” 四维能力体系,帮你打破学科壁垒,从 “教得好” 到 “产教研融合” 全面升级!

2.党建引领+思政嵌入

结合教育强国等国家战略,融入 “科技报国”、“乡村振兴”、“吉林黑土文化基因” 等思政元素,涵养家国情怀,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3. 顶配专家天团

10 +顶尖专家解析”数智时代”,亲授“科研思维”,分享”SCI论文秘籍“,聚焦“多学科交叉创新”……确保学员学以致用,结业时形成可落地的教学或科研方案!

4.多元交互与主题沙龙

走进吉林农业大学的农业基地,亲身体验 “光学农业”、“数字农业” 现场教学,主题沙龙分组研讨,引入企业案例,让科研成果真正扎根土地,对接乡村振兴实战!

5. 沉浸吉农文化体验

?校园参访+农业基地研学,感受“课堂→实验室→农田”价值闭环,品东北秋韵,悟黑土匠心!

6. 校企协同资源对接

?联动高校、企业、农业基地资源,帮你打通 “课堂-实验室-产业” 转化通道,让你的研究不止于论文,更能服务产业!


【报名方式与费用】

面向国内高等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基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提升感兴趣的各学科教师。


费用:

CCF会员 2980 元,非会员 3380 元。(食宿交通费用自理)

报名通道:

登录CCF官网https://ccf.org.cn/TCIP17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咨询专线:

吉林农业大学    邓老师:17767798867  

中国计算机学会  肖老师:15840088007


【日程速览】

时间:2025年9月11日(报到)-15日(结业)

地点:吉林农业大学


【专题报告专家】


周傲英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常务理事、数据库专委会主任。现担任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计算机学报》副主编。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曾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系主任(1999-2002)、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2016-2023)。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据库、数据管理、区块链、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教育科技等。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多项教育部和上海市技术发明或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教育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评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人机交互与可穿戴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嵌入式系统名誉主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高等教育分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创新创业分会副理事长,智能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

路红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承担及参加国家级、上海市及企业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研制 “自主心智发育机器人”、“复娃”、“爱家一号” 、“海宝机器人”、“中西医健康管理机器人”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指导的研究生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图像图形学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复旦大学“卓越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及 “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承担研究生课程《科学研究概述与思维方法》,该课程于2023年6月入选复旦大学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标杆课程,2024年7月入选2023年度上海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入选2023年度上海学校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研究生教育)。任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市图像图形学会理事。合作举办智能多媒体感知及应用论坛、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发者大会等及SSRR, ICMR等多个国际会议。

傅隆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中国农业大学本硕、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IF:8.9)主编,农业电子的国际、国家标委会委员。从事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6项,一作/通讯SCI论文52篇(ESI高被引8篇),授权国际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14项,制定标准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智慧农业岗位)、World Top 2% Scientists(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

车翔玖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英才教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长春节点主任。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长春分部主席。围绕跨模态智能可视计算技术中多项关键科学问题展开研究工作,突出理论创新、技术突破、示范应用的研究路径,在跨模态三维图形建模与系统集成、重大场景理解与数据安全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2023年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4年荣获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三十周年杰出贡献奖。代表论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NEURAL NETWORKS,KNOWLEDGE-BASED SYSTEMS, 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等期刊上。

张永刚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逻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基础专委会委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计算机类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ACM长春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专业教材第二届编委会委员。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吉林省重点研发项目近20项,在国内外重要会议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

王红梅

长春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简介: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执委,全国优秀教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五一巾帼建功标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主编教育部精品教材1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横向课题5项、参与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2篇。

于合龙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智慧农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吉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获得者、吉林省光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授权专利12项,第一完成人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农业分会秘书长。

杨明来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智慧农业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简介:国家专家,吉林省B类人才,光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半导体激光技术应用于农业,在光合机理、互作机制、装备开发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对主粮增产、果蔬提质增产、中草药/花卉等特色作物提质增效有显著作用。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所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20个省100多个基地。

于彦华

吉林农业大学 教务处处长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简介:吉林农业大学教育学科带头人。现任教务处处长、本科招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教育部学位中心优秀案例1项,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调研报告奖等7项。主讲《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被评为吉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毕春光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简介:CCF高级会员,CCF 数字农业分会副秘书长,CCF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分会指导委员会委员,CCF首批优秀传播大使。吉林省智慧农业学会副秘书长,吉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理事,吉林省科技助理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成员,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产业项目专家库》入库专家。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多项,主持吉林省科技厅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课题2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第三届吉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挑战杯等活动,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国赛二等奖等奖项。

邓蕾蕾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简介:吉林省高层次D类人才,吉林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主任,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授课专家,获ISW/FDW国际认证资质,FD-QM培训引导员、评审师。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国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精品课负责人,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首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吉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课程思政组),全国高校第三届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吉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高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吉林农业大学教学新秀,优秀教师。参与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项目5项,主编3部国家级教材,2部专著,发表论文35篇。指导学生获第六届中国虚拟现实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

梁雪梅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简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工程院咨询重点项目课题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等论文1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件,参编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得三等奖2项,各类省级竞赛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0余项。



【详细日程】



(一)TCIP能力提升计划


(二)吉农经验分享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