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2024-2025年度开源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参与开源创新活动的人群在个体特征、参与情况和对政策支持的态度等方面的情况,为我国开源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调研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1339份有效答卷数据,调研时间为2024年10月至12月。
主要结果汇总
多数参与开源创新活动的人来自高校大学,其次是技术项目社区和公司企业。
参与者多数已经参与开源创新活动1-5年,年龄主要集中在18-24岁和31-40岁之间。
参与者中男性比例较高,占比约为70%。
参与者的最高学历以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工学为最多的学科门类。
参与者认为阻碍开源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开源规则缺乏共识和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中国参与开源创新活动的人群对政策支持积极态度: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各国政府需要针对开源创新活动进行战略引导或政策支持;大多数参与者愿意参与政策建言献策过程。
参与者在开源创新活动中可能面临协调困难和价值认可不足等问题。
参与开源创新活动的人群呈现年轻化。
建议重视对年轻人和技术人才的引导和支持,以推动我国开源创新事业的持续发展。
受访开源实践者的特征分布
2.1 组织机构背景: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受访者居多
调研中受访者的组织机构背景以高校和研究机构居多。
表明高校和研究机构是开源创新的重要源发基地,是开源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一环,其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对开源AI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在开源创新领域,高校的研究机构不仅提供了基础研究的支撑,还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推动软件+AI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创新。
2.2 性别构成:七成为男性
本次问卷调研的中国开源问卷参与者的性别构成中七成为男性。
在一些研究中,计算机科学领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以男性为主的领域。然而,近年来,随着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增加和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开源项目的性别多样性有所改善。
2.3 年龄构成:集中在18-24岁,31-40岁
开源参与者的年龄构成集中在18 - 24岁和31 - 40岁,这体现了中国开源参与者的年轻化趋势。
许多开源项目,尤其是与新技术和快速发展的领域相关的项目,往往吸引大量年轻人参与,其中包括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刚步入职场的青年技术人才,他们掌握着最新技术,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和贡献。
同时,开源社区也吸引了许多而立之年(31-40岁)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着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他们可能在大公司工作过,或者有多年独立开发的经验,他们通过参与开源项目来分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的开源参与者的年龄构成是多元化的,涵盖了从学生到资深开发者的各个年龄段,不同年龄层的开发者通过协作共同推动开源项目的进步。
2.4 教育背景构成:近九成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中国开源项目的人员学历构成多样,既有高学历背景的研究者,也有不具高学历但拥有强大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个人。
高学历在该领域中确实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近九成的开源问卷参与者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15.31%,博士研究生占比14.56%。
2.5 学科背景构成:近七成为工科背景
受访者中近七成的参与者通常具备工科背景,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数学、物理等专业。这与开源技术的底层逻辑和应用场景紧密相关。
我们发现也存在不少其他学科背景的参与者,如理学(15.46%)或管理学(4.26%),可见如果能将自身学科背景与开源软件工程实践结合,也能在开源创新实践中具备较强交叉学科的胜任力。
因此,虽然工科背景在开源实践中较为常见,但开源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管理学等的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受访开源实践者的开源政策需求与开源行为偏好
3.1 开源规则缺乏共识和地缘冲突受到开源实践者普遍关注
受访者将当下阻碍开源创新发展的因素归为以下四类,即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政策支持不够完善、开源规则缺乏共识、开源精神走向式微。
开源规则缺乏共识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受到广泛关注。
调研发现,规则的明确性、一致性和地缘政治因素对开源发展的影响十分重要,中国开源实践者普遍希望建立更完善的开源规则体系,确保开源的自由发展和全球合作。
3.2 多数受访者支持各国对开源进行政策引导
近八成受访者者认为各国政府需要针对开源创新活动进行引导和政策支持。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能够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开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3.3 多数受访者参与开源建言献策意愿较高
大多数参与者愿意参与开源创新相关的建言献策。
这反映了开源参与者对政策制定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可以更好地反映开源领域的需求和问题,为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依据。
3.4 协调难度大和缺乏足够价值认可成为个人参与开源创新的主要阻力
调研发现协调难度大和缺乏足够价值认可是参与开源创新的主要阻力。
在开源项目中,协调各方利益和资源、获得合理的价值回报是推动项目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通过完善机制和加强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3.5 利他主义和礼物文化对开源发展仍然重要
近七成参与者认为利他主义和礼物文化对开源发展是重要的。
在开源社区中,这种精神能够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是开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良好的开源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开源发展与利他主义及礼物文化息息相关,它们共同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共享与进步。
开源的利他主义和礼物文化鼓励人们分享代码、工具和知识,这种行为不仅促进了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个人和团队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开源文化虽然在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各异,但其核心价值——共享与贡献,正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多人理解和实践。
3.6 开源参与者六成以上偏好自由工作模式
问卷收集到信息表明六成以上开源参与者偏好自由的工作模式。
开源社区强调合作与共享,这种模式吸引那些渴望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人。
在开源项目中,给予参与者更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但也需要注意平衡自由与效率的关系,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高质量产出。
支持机构与编写组
指导机构: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执行机构:
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CCF ODTC)
顾问委员会:
王怀民 国防科技大学
薛 澜 清华大学
周明辉 北京大学
刘旭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蔡劲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 涛 国防科技大学
陈海波 上海交通大学
尹 刚 中国开源软件协同创新中心
包云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余 跃 鹏城实验室
章文嵩 安托盟丘
王蕴博 字节跳动
调研报告起草组:
王 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 静 清华大学
贾 开 上海交通大学
李志星 国防科技大学
张 洋 国防科技大学
王天阳 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
夏欣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