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CCF CCD 2025导教班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开班
最新动态
CCF CCD 2025导教班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开班
2025-08-143


8月11日,CCF CCD 2025导教班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正式开班,为期四天,共计开设《软件工程》《编译原理与技术》《“一生一芯”计划》《人工智能导论》《数据库系统概论》五门课程,超过130位高校老师参加培训。



CCD


CCF Computing Courses Development (CCD)

智能时代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2025年8月10-14日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8月11日,CCF CCD 2025导教班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正式开班,为期四天,共计开设《软件工程》《编译原理与技术》《“一生一芯”计划》《人工智能导论》《数据库系统概论》五门课程,超过130位高校老师参加培训。国防科技大学首席教授毛新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文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小勇等课程负责人出席了开班仪式。

在开班仪式上,CCD第十二期执行主任毛新军教授热情欢迎了与会教师的到来,并回顾了CCD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他强调,CCD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创新发展,既关注传统课程的现代化教学转型,也积极引入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兴课程内容。毛新军表示,CCF将继续发挥导教班"精品小班"的特色优势,汇聚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从课程体系构建、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学生能力培养等多个层面,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接下来,CCD 2025导教班在为期四天的培训里:

《软件工程》课程由毛新军牵头,以国防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课程教改及成果为基础,针对该课程教学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创新基于开源和群智、大模型辅助的实践教学手段,改革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考评方式,分享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资源和生态,讨论大模型时代的软件工程课程教改和建设。

《编译原理与技术》课程由张莉牵头,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译技术》课程教改及成果为基础,结合“101计划”编译课程成果,针对该课程教学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及适合不同高校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以及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强化能力培养。

《“一生一芯”计划》课程由包云岗牵头,指导学生从零开始设计一款RISC-V处理器芯片,在其上运行自己开发的系统软件和演示程序,并通过开源EDA工具完成物理设计流程。课程覆盖计算机系统全栈抽象层,从应用程序、运行时环境、简易操作系统、指令集,到处理器微结构设计、RTL开发、综合、布局布线、时序分析,最终生成晶体管层次的可流片GDSII版图。本课程侧重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从应用程序到晶体管之间每一层抽象层之间的关联,重点培养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协同能力和处理器芯片前后端全链条设计能力。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由吴文峻牵头,以北航《人工智能导论》《人工智能概论》等课程建设经验为基础,重点介绍《人工智能导论》本科生通识课程的课程理论教学体系与实验体系设置、典型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典型实验内容的介绍与实操、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研讨、实验平台与自动评测体系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与与会老师的交流和讨论,促进《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的建设。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由杜小勇牵头,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改实践与成果,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重点与难点,紧贴计算机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融合101计划的建设成果,结合AI赋能数据库教学的新趋势,系统分享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方法,交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举措与手段,推动课程教学资源与生态的共建共享。


什么是CCD?



CCD十年记


2013年,中国计算机学会创办CCF计算机课程改革导教班(简称CCD),邀请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有心得、有经验的资深教师,就他们在一线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做深度介绍,组织切磋交流,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CCD这个平台,将优秀的思想和经验融合到高校教学工作中。讲者专家们的奉献付出,为中国计算机教学改革工作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