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和云南大学联合承办的2025 CCF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在春城昆明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前沿进展、交叉融合与产业应用展开深入研讨,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8月4日上午的开幕式由CCF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张家琳研究员主持。
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建德教授致辞,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强调理论计算机科学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学科,在支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中的核心作用,介绍了云南大学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进展,以及在算法复杂性理论、机器学习可解释性等领域的特色成果。
CCF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会主任、电子科技大学肖鸣宇教授回顾了专委会推动学科发展的历程,呼吁学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工业实践的协同创新。
会议特邀6位知名学者作大会报告,涵盖理论计算机科学与多学科交叉的突破性成果。西安交通大学的徐宗本教授以《大模型的极限理论:解读智能涌现现象》为题,系统阐释了智能涌现现象的数学本质,并提出了三元随机函数的数学框架,揭示了大模型智能涌现/尺度律的判定准则。
CCF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陈熙霖研究员以《从识别到理解—计算机视觉演进与未来挑战》为题,从生物启发视角提出开放环境下的视觉理解新方向,强调具身智能需突破传统识别任务的适应性瓶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昂生教授以《智能时代的理论计算机科学:面向未来的计算机科学》为题,提出了"信息世界"科学范式与"谋算智能"理论框架, 为人工智能科学奠定了可解释的理论基础。
CCF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李向阳教授以《面向大规模定制化离散制造的智能网络协同与优化》为题,结合工业互联网与AI大小模型协同,揭示了离散制造中多源异构数据治理与柔性生产决策的挑战。
上海财经大学的陆品燕教授以《带预算限制的拍卖机制设计》为题,系统综述15年来预算约束拍卖机制的理论进展与未解难题,融合计算经济学与算法设计,推动工业场景中的资源分配优化。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陈旭瑾研究员以《Prophet Trading vs. Trading Prophets 》为题,提出阈值算法在随机序列决策中的优化策略,为在线交易提供理论框架。
会议还设置多个特色板块,推动学术与产业联动。在专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的许进教授进行了题为R(3,10)=40的报告,提出了一种求解Ramsey数的新方法,为极值图论与计算复杂性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5位优秀博士生在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报告会中分享了他们的最新创新成果。
在Panel活动中:电子科技大学肖鸣宇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孙晓明研究员、合肥工业大学的李廉教授、东莞理工大学的殷建平教授,中南大学的陈志刚教授,海军工程大学的贲可荣教授围绕《AI时代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展开激辩与讨论,活动由殷建平教授主持。
在CCF-华为胡杨林基金理论计算机专项报告活动中,7位青年学者展示了他们的项目研究成果。
会议收录50余篇学术论文,设3个平行分论坛,覆盖组合优化、形式化验证、量子计算等方向,各位学者进行了详细的论文汇报。
会议最后,下一届承办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也对2026年的年会筹办方案进行了介绍。
大会在热烈而友好的学术氛围中顺利闭幕,参会代表在会后合影留念,记录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流时刻。此次年会不仅为学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也为推动国家理论计算基础研究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理论计算学界将继续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携手探索计算理论的广阔前沿。来年,让我们一起相聚金华。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