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聚焦“AI+教育” | 第九届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 2025)今日在长沙开幕
最新动态
聚焦“AI+教育” | 第九届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 2025)今日在长沙开幕
2025-07-259


FCES2025今日在长沙开幕。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精彩观点,超500位参会观众齐聚长沙,围绕“AI+教育”深入探讨AI时代下的计算机教育创新与发展路径。



7月2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以下简称“CCF”)主办,CCF教育工委、湖南大学承办,长沙理工大学协办的第九届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2025)在湖南长沙正式开幕。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精彩观点,超500位参会观众齐聚长沙,围绕“AI+教育”这一前沿议题,深入探讨AI时代下的计算机教育创新与发展路径。

本届峰会主题是“AI+教育”。第一天上午为开幕式、主题报告和大会论坛,第二天上午为主题报告和观点报告,两天下午共举行13场分论坛,多维度深入探讨AI+教育的发展趋势。

今天上午8点30分,FCES2025准时开幕,上午环节由 FCES2025程序委员会主席、CCF会? 、湖南?学副校?李肯?和CCF会士、CCF教育工委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臧斌宇主持。FCES2025?会主席、CCF会?、国防科技?学教授廖湘科 ,湖南?学党委书记邓卫 ,CCF秘书?唐卫清分别致辞。

廖湘科教授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当前AI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智能备课与个性化学习助手使“因材施教”理想落地,AI驱动的资源下沉助力弥合数字鸿沟,教育核心正转向培养AI不可替代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本届峰会深入多维度研讨AI如何重塑计算机教育体系,汇集国内外名校学者及领域权威专家分享前沿趋势与实践,并通过覆盖AI赋能教育全链条的分论坛提供深度交流平台。他期待与会者碰撞思想、共绘蓝图,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在致辞中介绍了湖南大学深厚的办学底蕴,特别是近年来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拔尖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就。他期待通过峰会深化在拔尖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探索“AI+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中国计算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唐卫清秘书长在致辞中回顾了FCES自2017年创办以来的历程,强调其作为未来十年计算机教育“风向标”的定位。本届峰会以“AI+教育”为主题,六场主题报告中五场聚焦于此,虽与2019年“智慧教育”主题有相似之处,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次探讨具有全新且重要的意义。未来,FCES将考虑优化模式,通过缩小规模、采用邀请制等方式,聚焦提升研讨的深度、高度与广度,打造更高质量的思想交流平台。

主题报告环节,CCF会士、南京大学原校长吕建,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杨宗凯,CCF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吴玉章特聘讲席教授杜小勇分别作了精彩报告。

吕建教授以《数智时代与大学变革初探》为题,围绕“数智时代的思考与认识”和“大学变革的思考与认识”两大主题展开。

杨宗凯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学习》为题,直击教育领域最棘手的矛盾——如何让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共存?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系统攻克开放环境下主体无扰感知(感)、深层状态联觉计算(知)、自适应学习系统精准调控(控)等技术,建立“感-知-控”一体化精准学习服务技术体系,研制自主可控的小雅智能教学平台,并在华中师大、西电、武汉理工等高校开展应用验证,为推动个性化学习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杜小勇教授作题为《数据库系统课程的传承与创新》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团队如何紧跟时代需求的变化,围绕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怎么练、怎么评等教学的基本问题,与时俱进、持续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为高校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提供借鉴。

本次大会论坛由 FCES2025程序委员会主席,CCF会士、常务理事,湖南大学副校长李肯立担任主持人,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思考”主题,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杨宗凯,CCF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CCF会士、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管海兵,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刚进行了现场讨论。各位校长针对“人工智能时代对高校计算机人才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人工智能给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提供什么样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举措”“人工智能给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带来什么样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应该如何应对”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今天下午还举办了9个分论坛,围绕“民族类院校AI赋能计算机教育教学变革与人才培养”“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智启未来·德润匠心——计算机课程思政论坛”“人工智能赋能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计算机大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源教育”“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大模型时代计算机教育数字化的挑战与革新”“计算机“101计划”核心课程建设与推广”九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民族类院校AI赋能计算机教育教学变革与人才培养”分论坛结合课程体系重构、一流专业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围绕学科交叉与产业需求,探讨民族类院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AI+专业交叉融合、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及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分享民族类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实践案例和人才培养经验,促进育人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民族类院校搭建教育教学交流平台。

“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分论坛深入探讨了师范生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的体系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

“智启未来·德润匠心——计算机课程思政论坛”分论坛聚焦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实践,深入探索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路径。论坛邀请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课程思政精品课负责人,结合不同类型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案例,探讨如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结合计算机学科专业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立德树人。

“人工智能赋能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分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多所知名财经类高校的计算机学院负责人作为主旨发言人,围绕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革新、师资能力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分享与研讨。同时,结合典型应用案例,展示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学习方式、评估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助力构建面向未来、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财经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计算机大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分论坛聚焦新工科背景下创新教育模式与产教融合路径,旨在塑造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汇聚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专家,华为、百度、中航机载系统等行业领军代表,以及首届卓工学生代表。通过主题报告、专题研讨和互动环节,分享AI、软件及安全领域的培养实践,探讨国际趋势与校企合作新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源教育”分论坛探讨开源文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分析开源教育在智能时代的核心价值与实践策略。围绕开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AI驱动的开源教学方法创新、开源社区与教育生态的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通过理论研讨与案例剖析,致力于为构建开放、协作、智能的教育新生态提供思路与方案。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分论坛探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分享各高校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中的改革经验与成果,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从“试点探索”迈向“体系化建设”,赋能理工农医文等各类Al+人才培养。

“大模型时代计算机教育数字化的挑战与革新”分论坛从需求演进、技术落地、生态适配等展开深度交流,探讨人工智能在教学场景的创新应用,解析高校信息化管理如何搭建教学资源、推进产教协同。结合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智能工具开发、产教融合等实践,分享大模型在教学中的落地经验,剖析现实难题。

“计算机“101计划”核心课程建设与推广”分论坛围绕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推广、教学成果应用迭代、教学能力交流等,邀请核心课程专家共同探讨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前沿话题,并同期举行湖南省“101计划”工作组成立仪式与研讨。

同日,“计算机科学前沿丛书·十讲系列”新书发布仪式也顺利举行。


明日精彩继续

7月26日主题报告环节,CCF会士、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教授,青海大学校长史元春,CCF会士,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CCF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将分别带来《应对不平衡,构建新生态:AI+从项目层走向组织层》《计算机学科赋能智能教育生态的重师实践》《以数据洞察先机,以智慧赋能教育》三个主题报告。

观点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高小鹏,FCES2025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CCF杰出会员、教育专委副主任、长沙主席,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军,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赵欢3位专家将分别就《在408统考科目中深化系统能力考核的方案建议》《大模型融入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培养具有全栈思维的工科人才:一种“小型全系统”贯通式教学体系》三个主题分享独到见解,启迪思考。

7月26日下午还将举办4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智能时代计算机类拔尖人才培养探讨”“智能时代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转型升级之路”“人文智能人才培养及教育”“数字教材建设研讨”四大主题展开研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