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Computility 2025 | 洪日昌、杜小勇、陈恩红、李建欣、姚海鹏等教授邀您共话数据空间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论坛
2025-07-2322

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分布式计算大会暨中国算力网大会(CCF Computility 2025)将于2025年7月25日至27日在中国甘肃兰州市举行,会议规模预计1400余人。本次会议由CCF主办,CCF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与兰州大学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算力网: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分布式系统”,旨在为分布式系统和算力网相关的从业者提供最专业的学术研讨、技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CCF Computility 2025为大家准备了11场由院士等顶级专家带来的主旨报告,23场技术论坛(120位特邀报告)。目前会议注册通道已经开放。
?? 时间紧迫,抓紧报名!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已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性资源。本论坛旨在进一步深化对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的认识,深入探讨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的基础理论、技术体系、生态构建与发展途径,推动数据空间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融合,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策略建议。
论坛报告安排
论坛主席 | 洪日昌教授,郭嘉丰研究员,王卅副研究员 |
---|
特邀报告1 | 杜小勇 教授 | 面向数据空间的跨域数据管理技术 |
特邀报告2 | 陈恩红 教授 | |
特邀报告3 | 李建欣 教授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 互联网数据关联结构建模与长时预测 |
特邀报告4 | 姚海鹏 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 | 智算网络发展趋势及前景
|
特邀报告5 | 袁野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 神经符号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
panel | 洪日昌 合肥工业大学 孙毅 中国科学院大学 范举 中国人民大学 郭嘉丰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时间:2025年7月26日 地点:兰州市甘肃国际会议中心 |
洪日昌,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院长、软件学院院长,合肥综合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副院长,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论文引用超过20000次。担任国际多媒体建模大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包括IEEE大数据汇刊、ACM多媒体计算汇刊在内的五个知名国际期刊编委,先后主持科技部863计划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学成果获得2023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2019年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郭嘉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计算所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大数据分析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他长期从事信息检索与大数据分析系统方向研究,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与期刊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16000余次,5次获得本领域重要国际会议(SIGIR、CIKM等)最佳论文类奖励。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重要业务单位和知名互联网企业,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3项。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北京智源学者、联想青年科学家和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
王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岗,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百星。研究兴趣包括云计算、MLSys、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等,负责信息高铁测调管控系统,成果发表于MICRO,EuroSys,ATC,VLDB,PACT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等项目,同时与华为、腾讯、美团、阿里等多家云计算公司开展合作,获IEEE Micro's Top Picks,阿里巴巴最佳合作奖,美团卓越创新奖等。
讲者简介:杜小勇,CCF会士、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讲席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明理书院院长、信息学院教授、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数据库与大数据的研究工作,数据库系统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曾担任国家863计划数据库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等。曾担任CCF数据库专业委员会主任、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主任等。
报告题目:面向数据空间的跨域数据管理技术
报告摘要:本报告将汇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数据空间高效安全流通基础设施架构与优化方法”最新进展,通过对数据空间应用场景的调研,形成了数据空间新的应用场景、新的系统架构和新的数据管理技术的认知,本报告将报告项目组在部分方向上的初步研究成果。
讲者简介:陈恩红,CCF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EEE Fellow,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装发重大基础加强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推荐系统等,获教育部、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KDD、ICDM等的最佳论文/学生论文、2024 APWeb-WAIM Test of time奖等。
报告题目:数据驱动智能:大模型性能与数据间的关联定律探索
报告摘要: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海量数据的支撑,而数据的质量与规模直接决定了模型的智能水平。报告首先回顾大模型发展过程中数据作为核心驱动力的背景,探讨数据熵律在大模型智能水平提升中的作用机制,分析数据质量对模型性能的深远影响。随后,介绍以数据为中心的重生成方法,通过优化数据分布与结构提升模型表现。最后,展望未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计算新范式,探索大模型发展的潜在方向。
讲者简介:李建欣,教授,北航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CMU机器学习系访问学者,现任人工智能学会理事、CCF青工委副主任,大数据专家委常委等。研究方向为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等,主持了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课题、NSFC联合重点基金等,服务国家网信、公安等领域应用,在TPAMI、TKDE、TC、NeurIPS、KDD等发表论文百余篇,获AAAI 2021、IWQoS 2022、DependSys 2017最佳论文奖,CIKM 2022最佳论文荣誉提名奖等。曾获电子学会、公安部等多项省部级一等奖等,入选微软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青年学者,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等。
报告题目:互联网数据关联结构建模与长时预测
报告摘要:大数据蕴含的关联结构、驱动的长时预测,已成为为网络空间安全、重大设施运维等行业领域的共性需求,关键要解决“数据看得懂、行为判得准、演化能预测”等智能计算难题。针对互联网行为数据关联、检测预测的计算需求,构建了图高阶表征-关联异常发现-长序列预测框架,重点研究:如何发现几何特性高阶保持的低失真图表征空间?如何发现高阶复杂关联模式?如何实现长序列高效预测?并基于异构融合体系提升数据计算效率。研发系统已应用于网信、公安领域的异常群体检测等,以及国网、航天的设备运维等业务。
讲者简介:姚海鹏,北京邮电大学特聘教授,科研院副院长,国家杰青,担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时空安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基金等项目20余项,已在IEEE TON/TMC/TSC/TCC/TII/TWC等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获得IEEE ICC 2022最佳论文奖等,出版专著2本,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Computing副编辑、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副编辑等。
报告题目:智算网络发展趋势及前景
报告摘要:当前,算网业务需求多样多维,网络能力扩展缓慢,业务意图难以高效转化为资源配置。智算网络作为通算、超算、智算三算融合的“智能引擎”,通过构建计算“高速公路”,实现算网资源高效流转与协同,精准感知业务对低延迟、高可靠、动态适配的资源需求。本报告从“以网强算”和“以智驱网”双重视角,探讨智算网络的发展趋势及前景,提供可预期、可规划、可验证、覆盖确定、连接确定、时延确定、带宽确定的端到端服务质量保障能力。
讲者简介:袁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和优青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一等奖,教育部和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袁博士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服务专委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EEE、ACM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发表相关CCF A类论文200余篇。
报告题目:神经符号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报告摘要:神经符号数据库(Neuro-Symbolic Database),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库平台,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库查询以及大数据计算的关键技术。其突出优势在于不但能够高效地处理异构数据,包括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还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解析非结构化数据,如图像、视频和文本等,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深度挖掘。本报告将深入探讨神经符号数据库在处理各类复杂数据类型和模式下的应用潜力,旨在揭示其在数据密集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并对神经符号数据库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我们的解决思路进行介绍,包括神经符号数据库的查询语言、处理算法和存储方案等。总体来看,本报告以剖析神经符号数据库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核心,力求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

门票类型 | 参会者身份 | 6.15~7.27 |
---|
会议注册费 | CCF专业会员 | ¥2700 |
CCF学生会员(不含晚宴) | ¥1700 |
CCF学生会员(含晚宴) | ¥2000 |
非会员专业人员 | ¥3200 |
非会员学生(不含晚宴) | ¥2200 |
非会员学生(含晚宴) | ¥2500 |
备注: 十人及以上团报9折 |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