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成为人工智能前沿焦点之一。通过赋予机器人以感知、行动、学习的闭环能力,具身智能正在重塑算法、系统和应用之间的关系,推动从虚拟仿真到实体执行的全方位技术跃迁。服务机器人、工业智能机器人、医疗康养机器人等等,具身智能的应用领域前景广阔。
2025CCF中国开源大会设立“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分论坛,汇聚多位高校与企业专家,分享具身智能技术的前沿进展与创新实践,探索大规模数据训练、高效模型优化与具身系统设计,研究从虚拟到真实环境的迁移方法,讨论硬件与算法的协同进化及未来趋势,展望具身智能机器的应用潜能。
论坛亮点抢先看
顶级嘉宾阵容:
高校具身智能领域学者与机器人企业创始人/专家共济一堂。嘉宾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软件所、北京智源研究院、千觉机器人、青龙机器人、智元机器人,优艾智合等(排名不分先后)。
紧贴产业趋势:
聚焦具身智能技术突破,覆盖数据合成与算法优化、具身操作系统中间件、具身大模型、产业落地等热点话题。
论坛主旨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迈向物理世界的重要技术,正推动着多领域的变革与发展,但仍面临着算法通用性与场景适应性、硬件与软件协同性、数据质量与规模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为此,本次论坛将围绕具身智能的技术前沿、应用实践、发展趋势等议题开展报告和研讨。
发起人
古金宇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领域操作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内核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方向是操作系统与机器学习系统。学术成果发表在SOSP、OSDI、EuroSys、USENIX Security、USENIX ATC等系统顶会和期刊。主持研发开源鸿蒙安全内核,当前研究基于开源鸿蒙的具身智能操作系统。曾获“终端操作系统十大技术挑战特别贡献奖”、“OpenHarmony领航课题”、“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十大关键软件技术成果”等。
议程速览
嘉宾与报告介绍
边旭
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优艾智合-西安交大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总工程师,陕西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应用中的场景探索
本报告将介绍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的技术现状和场景应用,同时探索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中规模化落地的可能性。优艾智合机器人的产品是基于自主研发的多传感器融合的高精度和高鲁棒性SLAM导航技术进行设计研发,主要面向智慧工厂和智能巡检两个场景,在智慧工厂场景中,服务的行业有半导体、3C、新能源、光伏、锂电、PCB、芯片封测等场景,提供智能工厂中端到端的智能化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助理客户全面打造熄灯工厂,提升产能利用率,其中代表性客户有台积电、中芯绍兴、中车、立讯精密、明阳电路等行业领军企业;在智能巡检场景,形成了面向智能电厂、特高压变电站、火力发电厂、海上风电等场景的智慧巡检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高低压配电柜的带电操作机器人、室内外多自由度场景巡检机器人和输煤产线轨道巡检机器人等多种解决方案,服务的客户主要有特变电工、天池能源、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等多家能源领军企业。同时,公司移动机器人业务已经覆盖海外30多个国家,与60多个国家渠道商建立销售网络。其中,在半导体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细分行业中,优艾智合市占第一,至此,累积服务了300+品牌客户,50+各垂直行业头部客户。
胡旷
智元机器人生态总监。曾在IBM负责技术研发和创新管理工作,拥有二十余项国内外专利;曾在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任首席架构师,在自动驾驶/机器人领域有近十年开源技术生态治理经验,致力于打造具身智能技术生态。
数据×工程双轮驱动:具身智能技术生态探索与实践
智元以开源为核心构建具身智能技术生态,通过开源AgiBot World数据集与AimRT中间件,推动全球开发者协作创新;同时开放“采、训、测、推”一站式开发云平台与多尺寸人形本体开发平台,助力生态伙伴快速实现科研转化与场景落地。开源是技术生态基石,开放是产业桥梁,协同加速具身智能走向现实场景。
郝孝帅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具身多模态大模型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方向为具身智能和多模态大模型,已在多个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包括TIP、Information Fusion、NeurIPS、ICLR、ICML、CVPR、ICCV、ECCV、ACL、AAAI和ICRA等。他在国际竞赛中表现优异,曾在CVPR和ICCV等顶级会议上获得6项国际前3名的成绩。此外,郝博士担任《Data Intelligence》期刊的编委,并在ICCV 2025举办的RoDGE Workshop和IROS 2025举办的The RoboSense Challenge中担任组织者。
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规划、操作与导航的深度探讨
在当今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报告围绕“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规划、操作与导航的深度探讨”主题,系统分析了大模型在机器人智能中的应用潜力。我们提出了RoboBrain模型,一种基于统一具身多模态大脑模型的创新方案,旨在将人类抽象指令转化为机器人可执行的规划任务。此外,我们深入探索了大模型提供的affordance信息在具身操作中的应用,以提升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灵活性和智能水平。在导航任务方面,我们研究了大模型如何增强机器人理解高级人类指令以及完成复杂长程导航任务的能力。本报告旨在为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助力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应用。
罗琪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 AGIROS社区首席架构师。拥有15年基础软件研发经验,主导和参与多个操作系统、数据库、云计算大型软件平台项目,在分布式系统架构与机器人软件栈优化领域具有深刻的理解与洞见。
AGIROS开源社区:构建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生态
在机器人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操作系统作为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基础架构正面临全新挑战与机遇。AGIROS开源社区通过开放式协作模式,致力于重构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技术范式。我们将重点分享在实时通信框架、智能算法集成、跨平台兼容性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演进与技术创新。
马道林
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千觉机器人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领导“操作感知与智能实验室”(Manipulation Perception and Intelligence Lab, MPI Lab),致力于开发先进的触觉传感、感知和控制技术,赋予机器人与物理环境自主交互的智能。获ICRA最佳会议论文奖(1/4056),亚马逊机器人挑战赛Stow Task冠军、亚马逊机器人最佳系统论文奖等。入选中国力学学会“青托人才”项目、上海市白玉兰人才项目。任中国力学学会青托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委员,《动力学与控制学报》青年编委。
面向机器人精细操作的多模态触觉传感与感知
触觉感知是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感知模态,触觉感知的硬件基础--触觉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核心基础。无论是对智能装配、养老辅助等生产和生活场景,还是空间、深海等特种作业场景,触觉感知都是智能机器人在包含复杂物理接触的任务中能胜任的关键基础。因此,赋予其灵敏的触觉感知能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报告将聚焦新型多模态触觉感知的开发与应用,介绍为机器人研发像人手一样具有多模态触觉感知能力,为物理智能的涌现和发展提供关键触觉数据采集工具,赋能具身操作行业发展。
穆尧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长聘教轨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计算机系,共在RSS, NeurIPS, ICML, ICLR, CVPR等顶会顶刊发表论文3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超1700余次,曾获ECCV具身智能研讨会最优论文奖, IEEE ICCAS2020大会最优学生论文奖,IEEE IV2021最优学生论文提名奖,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主机器人研讨会奖学金等多项学术奖励,荣获香港博士政府奖学金,香港大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具身智能、强化学习、机器人控制和自动驾驶。
生成式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大规模高质量数据合成开源平台
本报告介绍 RoboTwin 2.0开源平台——基于生成式大模型构建“仿真→合成→训练→迁移”闭环的具身智能数据引擎。平台通过多模态大模型自动生成任务代码(闭环迭代优化成功率提升50%),结合五维域随机化方案(覆盖物体分布、动态光照、多模态背景、桌面位姿及语义指令扰动)合成高保真仿真数据,并开放包含147类731个精细标注物体的标准化资产库,为学界与工业界提供可扩展的合成数据基础设施,推动具身智能研究范式革新。
邢伯阳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总监,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机器人运动控制、组合行为规划以及类人智能控制技术,近年来研制了幽灵蛛、Tinymal-B等系列轻小型仿生四足机器人,在现有分层控制理论与模型控制理论基础上融合动觉智能控制机理,提出了以力觉感知驱动下的组合行为重规划以及事件触发方法。作为负责人承担军委科技委项目1项,省级重点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员牵头国防科工局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
格物致知加速人形机器人全链具身应用开发
国地中心的“破壁”探索与成果布局,为产业描绘了清晰的技术攻坚路径与生态构建蓝图。然而,面向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长远发展与大规模落地,仍有一系列关乎产业底层逻辑与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亟待厘清。 报告将视角转向更深层次的战略思考,针对目前开源人形机器人缺失,介绍面向开发者的低成本开源人形机器人与依托格物致和平台实现统一框架的开发范式
大会现已开启注册报名通道,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报名网址:https://ccf.org.cn/2025COSC
报名二维码:
大会时间: 2025年8月2日-3日
大会地点:中国 上海 西岸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市徐汇区龙耀路7号)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承办单位:CCF开源发展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
CCF中国开源大会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2025 CCF中国开源大会(CCF ChinaOSC)拟于2025年8月2日-3日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以“蓄势引领、众行致远”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CCF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主任王怀民院士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陈海波教授、重庆大学文俊浩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本届大会将依托上海国际化创新生态与科技产业集聚优势,汇聚郑纬民、陈左宁等院士,以及金海、陈云霁、包云岗、胡欣蔚等多位来自高校/企业的开源领军人物(更多嘉宾正在确定中),共同探索开源操作系统、开源芯片、开源大模型、开源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的前沿发展。通过开放协作与跨界融合,激发技术创新活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中国开源领域的年度盛会,大会诚挚地邀请开源领域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的学者、从业者、师生等前来参会,共见中国开源新征程!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报名开源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