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开幕式上,CCF计算机博物馆举行了捐赠仪式。CCF副秘书长、CCF计算机博物馆工作委员会主任臧根林代表CCM接受了来自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以及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的物品。此次捐赠的物品在量子计算多个领域展现出我国的领先成果与硬核实力,是我国量子计算发展的珍贵见证,丰富了博物馆馆藏。
2025年7月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CQCC2025)开幕式上,CCF计算机博物馆(简称CCM)举行了捐赠仪式。CCF副秘书长、CCF计算机博物馆工作委员会主任臧根林代表CCM接受了来自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以及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的物品。CCF量子计算专委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CCF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金海,CCF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唐卫清,CCF量子计算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晓明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左起:孙晓明、王俊超、吴伟、刘雍、蔡尧、臧根林
在捐赠仪式现场,臧根林向各捐赠的企事业单位颁发了捐赠证书并向捐赠方表达了由衷感谢。他表示:此次各方的捐赠丰富CCM的馆藏,这些珍贵的物品不仅是量子计算领域发展的实物见证,更承载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努力。中国量子计算在短短数十年间,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这些物品正是不同阶段成果的缩影。CCM将进行展陈设计让公众通过这些物品了解量子计算的发展历程与前沿成果,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热情,为推动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捐赠的成果涵盖量子计算领域多个关键方向,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前沿水平。信息工程大学捐赠的一系列物品展现了其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卓越成就,可扩展超导量子芯片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多芯片集成实现量子互联扩展,跨芯片两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57%,刷新同期世界公布的最高纪录;超导量子芯片自动化设计工具EDA-Q是中国首个开源超导量子芯片自动化设计工具,与国内外现有工具相比,在专用拓扑设计、器件映射、制造工艺映射等关键设计环节具有独特优势,在GitHub开源网站上同类产品中排名世界第一;“经典+量子”超异构融合测控板卡作为国内首个该类型融合组件,显著提升了经典与量子部件协同效率。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捐赠了银河鲲腾QW2020量子计算系统模型与银河鲲腾VQS16量子计算系统模型,前者是国际上首台图论问题集成光量子计算系统,后者是世界首台面向实际计算问题的全集成光量子计算系统,这些物品展现出了我国在量子计算硬件系统领域的重要成果。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捐赠了宏观离子阱及其芯片形态“方尊一代”,该芯片阱的常温离子加热率低至74quanta/s,可稳定囚禁超过100个离子,为构建量子计算平台提供了核心硬件支撑,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2030等重大计划支持。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了一系列光量子计算领域的物品,其捐赠的TuringQ Gen 2大规模可编程光量子计算机,达到了量子优越性级别规模,搭载了32×32薄膜铌酸锂超快可编程芯片,支持超1万变元求解能力与超100比特张量网络模拟量子计算,成果获得“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奖”。各单位捐赠的这些物品,在量子计算多个领域展现出我国的领先成果与硬核实力,是我国量子计算发展的珍贵见证,为CCM历史馆的新型计算展厅带来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以“量子计算融合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承办,吸引了众多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会,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应用、标准制定等多维度全方位探索量子计算与量子科技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产业。本次大会的召开,为国内顶尖学者、科研机构与产业界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量子计算领域前沿技术的碰撞与融合,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推动中国量子计算在全球竞争中稳步前行。
CCM建成后将成为记录和展示计算机领域发展历程的重要平台,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目前博物馆已征集到超6000件藏品。在此,我们热切期盼各企事业单位与个人积极参与到CCM的藏品捐赠中来,无论是见证技术突破的硬件设备、承载发展记忆的文献资料,还是凝聚智慧结晶的创新成果,都将为博物馆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携手,丰富馆藏、传承历史,让更多人通过这些珍贵藏品,感受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脉动,助力计算机科学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