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有为,智启新域 —— 探索边缘智能服务与技术创新生态
2025-07-164

CCF 2025中国数字服务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烟台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联合承办,将于2025年8月19日-21日在山东烟台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数智服务:重塑产业体系,赋能社会治理”。大会将设置院长论坛、学术论坛、教育论坛、工业论坛、创新竞赛等多种形式,旨在为与会代表提供一个科技交流、成果展示、共享合作的平台,共同促进服务计算理论、技术与应用的发展。
在万物互联的浪潮下,边缘设备产生的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传统云计算已难以满足低延迟、高带宽和隐私保护等现实需求,推动“智能下沉”成为必然趋势。边缘智能作为智能泛在的重要支撑技术,不仅在工业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场景中展现出广阔前景,也正逐步成为推动数字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然而,边缘智能在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设备异构、资源受限、部署低效等挑战,算法难以同时满足性能与能耗需求,系统在安全、自适应与成本控制方面也亟待突破。在此背景下,本次大会以“边缘有为,智启新域 —— 探索边缘智能服务与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聚焦边缘智能在数字服务中的关键技术与系统挑战,围绕模型训练、异构算力协同、任务自适应调度、安全隐私保护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邀请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多位国家级人才和国家级青年人才,分享其在边缘感知、联邦学习、隐私计算、大模型轻量化等前沿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论坛旨在为边缘智能赋能数字化创新提供系统思路,推动技术在实际工业与社会治理中的落地应用,为我国边缘智能技术生态的完善、产业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何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华为东湖学者,连续多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双博士学位,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在CCF A类会议和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0余篇, 5次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和最佳学生论文奖,3次获得校级杰出科研奖,培养的博士生3次获得优秀博士生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边缘计算、云计算和服务计算。
戴海鹏,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获ACM中国新星奖、IEEE可扩展计算技术委员会职业中期卓越研究成就奖、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数据挖掘、移动计算等。发表国际著名会议期刊论文200余篇,含CCF A类100余篇,包括UbiComp、INFOCOM、SIGMOD、VLDB、ICDE、KDD、WWW、EuroSys、ATC、TON、TMC、JSAC、TKDE等国际一流会议期刊。曾获一流国际会议论文奖项十余项,包括CCF A/B类会议论文奖项4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主持和承担国自科面上、联合基金重点等项目十余项。担任ISPA、HPCC等十余次会议主席职务。
杜军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领军教授、西电二级教授、国家级人才,教育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测评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智能人机交互与可穿戴技术重点实验室骨干,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首席科学家,ACM西安分会常务理事,ACM中国图灵大会组委。以第一完成人获:2022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21/2019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出版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教材《ZigBee技术原理与实战》。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际旗舰会议ACM Ubicomp、ACM Mobisys、IEEE/ACM期刊等发表论文多篇,获得2017 ACM Ubicomp 杰出论文奖(CCF A类)。
徐宏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导,国家优青,现任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研究方向包括边缘智能、云网融合、联邦学习等。近年来,主持了国家基金委优青/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担任CAAI智能信息网络专委会常务委员,国际著名期刊Computer Networks等编委。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华为优秀技术成果奖、ICNP 2016最佳论文奖提名等荣誉及奖项。
王志波,CCF杰出会员、CCF物联网专委会常委,浙江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国家优青。现为ACM/IEEE/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信息网络专委会常委、电子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发表CCF A类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荣获最佳论文奖和最佳学生论文奖,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优青、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项目,研究成果服务于华为、阿里、蚂蚁金服、杭州城市大脑等企业。荣获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IEEE 可扩展技术专委会职业中期研究成就奖等多个奖项。
郑臻哲,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年至2019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先后从事访问学者与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移动智能计算以及智能体系统,已发表CCF A类期刊会议53篇。荣获多项科研奖励,包括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博士论文奖;英特尔中国学术英才计划;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优青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曾担任国际学术会议INFOCOM、MobiHoc等程序委员会委员。
潘家雨于2017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2023年9月加入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担任特聘研究员,2024年入选了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海外),2025年5月起担任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另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CM Sigmetrics、IEEE/ACM ToN、IEEE Infocom等计算机网络及建模方向的会议期刊发表文章,曾担任一项美国海军科研室项目技术负责人。现从事研究为空天地海一体化系统、边缘计算与量子计算。
论坛主席 | 何强教授,戴海鹏教授 |
特邀报告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杜军朝教授/长江学者 |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智能感知算法与模型训练关键技术研究 |
特邀报告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宏力教授/国家优青 | 基于端云协同的大模型轻量推理与安全保障 |
特邀报告3 | 浙江大学王志波教授/国家优青 | 端云协同隐私保护:以人脸识别为例 |
特邀报告4 | 上海交通大学郑臻哲教授/国家优青 | 大小模型端云协同智能体系统 |
特邀报告5 | 浙江大学潘家雨教授/国家优青(海外) | 物联网中边缘计算及智能的基本原理 |
大会合作联系人:王老师,联系方式15688502290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