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大模型赋能数字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最新动态
大模型赋能数字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2025-07-119


CCF 2025中国数字服务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烟台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联合承办,将于2025年8月19日-21日在山东烟台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数智服务:重塑产业体系,赋能社会治理”。大会将设置院长论坛、学术论坛、教育论坛、工业论坛、创新竞赛等多种形式,旨在为与会代表提供一个科技交流、成果展示、共享合作的平台,共同促进服务计算理论、技术与应用的发展。



随着大模型(LLMs)的快速发展,数字服务正在经历从规则驱动到智能驱动的深刻变革。大模型凭借强大的数据理解、生成和推理能力,为个性化推荐、智能搜索、自动客服、金融风控、医疗诊断等众多数字服务场景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范式。然而,大模型在数字服务中的应用也带来了计算成本高、可解释性不足、数据隐私泄露等诸多挑战。本论坛将围绕大模型在数字服务中的核心技术、应用创新与关键挑战展开深入讨论,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技术专家及行业领军者,共同探讨大模型驱动的数字服务的前沿进展、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深度交流的平台。



论坛嘉宾介绍


何强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

报告题目:协同模型训练:边缘问题边缘解决


报告摘要:边缘算力节点可以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够在如自动驾驶和虚拟/增强现实等对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帮助用户和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决策,并实现可持续演进的个性化人工智能,为网络边缘端的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了全新的机会和挑战。何强团队近年来关注如何利用边缘算力进行智能模型协同训练,本次报告将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


嘉宾简介:何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华为东湖青年人才,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双博士学位,连续多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提出“边缘问题边缘解决”的思想,探索并基于边缘协同解决了边缘模型训练、边缘数据完整性和边缘资源优化相关研究中的多个关键问题。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在CCF A类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ACM/IEEE Transactions论文90余篇,6次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和最佳学生论文奖,培养的博士生5次获得优秀博士生奖。

邹国兵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大语言模型赋能服务计算问题研究及应用


报告摘要:在万物互联、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时代,大语言模型(LLM)技术正迅速发展,并通过创新模式在多个学术领域研究和垂直场景得到广泛应用。本报告聚焦于大语言模型赋能服务计算问题研究及应用。首先,介绍在知识蒸馏框架中LLM与GNN的知识传递机制及其在图数据下游任务中的性能分析与验证;然后,介绍LLM在服务质量(QoS)预测和Web API推荐等服务计算问题中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LLM在服务系统运维日志的多级故障识别与问题原因生成的推荐应用。


嘉宾简介:邹国兵,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副院长,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项目(原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CCF服务计算专委会执行委员、上海市信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协同与信息服务专委会副主任、曾担任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长。在美国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两年智能服务软件研究。主要从事服务计算、数据挖掘、智能算法、推荐系统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IEEE TSC, IEEE TNSM, ACM TAAS, IEEE ICWS, ICSOC和AAAI等发表学术论文130篇。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青年)、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10余项;主持和核心参与完成20余项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担任CCF服务科学国际会议(ICSS)组委会主席、IEEE大数据国际会议(IEEE BigData)副主席、中国数字服务大会(China Service)顶会顶刊学术论坛主席、CCF服务计算学术年会(CCF NCSC)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陈超超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可信大模型驱动的数智服务


报告摘要:可信大模型凭借隐私安全性、公平性与合规性的技术突破,正成为数智服务升级的核心引擎。本报告将探讨可信大模型在数智服务中的技术路径,分析模型可信性与服务智能化的协同机制,为构建可靠、高效的数智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嘉宾简介:陈超超,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可信人工智能(含隐私保护、安全攻防、公平鲁棒、可控遗忘)和推荐系统等。任IEEE高级会员、CCF高级会员、CCF服务计算专委和协同计算专委执行委员,于2016年获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并于读博期间在UIUC担任访问学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浙江省优青、CCF-蚂蚁基金等十余个课题,曾作为主要骨干获得了2020 年度“CCF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卓越奖、2021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科技成果奖”、2023年度“CCF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2023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曾在Cell子刊,ICML,NeurIPS,KDD,TKDE,TDSC等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00余项。近年来担任多个国际顶级会议的领域主席、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或程序委员会委员,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入选2024年度斯坦福全球Top 2%科学家榜单。

周睿婷

东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基于持续学习的边缘在线推理加速机制


报告摘要:DNN(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端边云推理加速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物联网等需要实时响应和高效计算的场景。端边云推理加速主要包括云集中推理、边缘直接推理、端边云协同推理三种主要模式。这三种模式各自有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哪种模式取决于任务的实时性、数据传输限制、模型复杂度、计算资源等因素。本报告将梳理端边云推理加速的关键技术挑战及我们组从2023年以来的初步探索, 着重介绍我们组在基于持续学习的边缘在线推理加速机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共同探讨端边云推理加速的未来研究方向。


嘉宾简介:周睿婷,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紫金青年学者。2018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博士后。研究兴趣为云计算与边缘计算、边缘智能。已发表70+篇顶级会议及期刊论文,其中以第一/通信作者身份发表CCF A类论文20+篇(包括IEEE INFOCOM、IEEE JSAC、IEEE/ACM TON 等)。担任IEEE INFOCOM Workshop  ICCN 2019-2025和BIGCOM 2022审稿委员会主席,并担任多个CCF A/B类会议和顶级期刊审稿人。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项目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项目。获得5次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提名奖、ACM SIGCOMM CHINA 新星奖。入选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百人计划等。

吴嘉婧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大模型时代的区块链服务安全:挑战与机遇


报告摘要:区块链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其匿名性、多方参与等特性也带来了频发的诈骗、洗钱等非法行为,威胁生态安全。现有分析工具在区块链服务安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泛化能力和推理能力上仍存在局限。近年来,生成式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正加速赋能各类数字服务任务,也为区块链服务安全与治理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与范式。报告将聚焦于如何将LLM技术融入区块链服务安全问题中,系统梳理其在欺诈检测、智能合约漏洞分析、合规监管等任务中的研究现状,并介绍我们团队在这一方向上的探索进展与阶段性成果,最后展望该领域的开放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


嘉宾简介:吴嘉婧,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入选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和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现任广东省区块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ACM-中国珠海分会副主席,IEEE和中国计算机学院高级会员。近五年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在IEEE TSE、TIFS、TDSC、WWW和ISSTA等期刊和会议上以一作或通讯发表论文7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获得最佳/优秀论文奖7次,并编著出版Springer专著3部。担任多个国内外期刊的客座编辑以及多个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块链监管、智能合约、复杂网络、服务计算、图机器学习等。

张引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大语言模型技术赋能工业制造


报告摘要: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下,大模型成为行业变革核心驱动力。团队深入挖掘大模型应用潜力,在信息传播安全、无线感知、网络安全及工业设计等诸多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汇报将聚焦团队在大模型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创新应用,重点介绍大模型赋能信息内容检测、传播预测及溯源;大模型实现WiFi环境感知;大模型优化合约代码漏洞检测;大模型辅助工业设计与工业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大模型应用案例。这些应用成果有效解决了多领域关键问题,为相关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嘉宾简介:张引,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BCS Fellow)、CCF杰出会员,曾任IEEE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委会(IEEE Computer Society Big Data STC)联合主席。长期从事移动计算、边缘智能、区块链、智能网络服务与应用的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专项基金1项、财政部研究课题1项等,累计到账经费超过1300万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包括TMC、TKDE、TSC、INFOCOM、IJCAI等CCF A类期刊/会议论文、中科院1区期刊论文40余篇),有17篇论文入选ESI热点/高被引论文;在Google Scholar中引用总数超过9000次,h-index为46;授权发明专利6项。入选四川省人才计划、“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曾获《IEEE Systems Journal》期刊年度最佳论文等奖励7次,担任《IEEE Network》《IEEE Systems Journal》《IEEE Sensors Journal》《Information Fusion》等知名SCI期刊编委。



论坛主席

许小龙教授、齐连永教授

特邀报告1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何强

协同模型训练:边缘问题边缘解决

特邀报告2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邹国兵

大语言模型赋能服务计算问题研究及应用

特邀报告3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超超

可信大模型驱动的数智服务

特邀报告4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睿婷

基于持续学习的边缘在线推理加速机制

特邀报告5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嘉婧

大模型时代的区块链服务安全:挑战与机遇

特邀报告6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引

大语言模型技术赋能工业制造

Panel

报告嘉宾



大会合作联系人:王老师,联系方式1568850229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