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Computility 2025 |田志宏、刘建伟、徐文渊、沈玉龙、陈晶、徐光侠等教授邀您共话算力网基础设施安全技术论坛
2025-07-1110

第二届CCF分布式计算大会暨中国算力网大会(CCF Computility 2025)将于2025年7月25日至27日在兰州举行,会议规模预计1400余人。本次会议由CCF主办,CCF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与兰州大学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算力网: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分布式系统”,旨在为分布式系统和算力网相关的从业者提供最专业的学术研讨、技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CCF Computility 2025为大家准备了9场由院士等顶级专家带来的主旨报告,21场技术论坛(120位特邀报告)。目前会议注册通道已经开放。
?? 时间紧迫,抓紧报名!
算力基础设施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光传送网物理防护薄弱、异构算力调度引发的跨域安全风险扩散、以及跨枢纽协同防护机制缺位等诸多挑战。本论坛聚焦算力网基础设施安全问题及其防御技术,深入探讨算力资源可信调度与隔离、海量数据跨域流转的加密与隐私保护(如隐私计算)、网络传输通道安全加固、跨异构算力中心与云网边端的协同安全防护、主动安全防御机制构建以及安全合规治理等核心议题,共同助力算力网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向自主可控演进。
论坛报告安排
田志宏,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广东省人才项目特聘教授,曾先后担任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长期致力于网络攻防对抗、网络靶场、主动实时防护等网络空间安全热点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863课题、工信部项目、国家242课题和中央网信办课题,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4次。发表论文近200篇,著作3部。
徐光侠,教授,博导,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才引进广州大学“百人计划”突出学科带头人。曾先后担任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前沿交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从事智能攻防、区块链等方向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奖励4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发布论文80余篇、著作3部。
孙彦斌,教授,博导,广州大学网安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工业控制系统攻防对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网络安全、工控安全等方向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联合重点等项目近20项,相关成果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支撑了亚运会、亚冬会、大运会、广交会等重大活动的网络及数据安全保障,多次受相关部门致函感谢。
讲者简介:刘建伟,北航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创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指委委员、全国密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常务理事。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荣获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等奖励和荣誉。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材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工信部精品教材等各种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本科生课程“信息网络安全”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研究生课程“网络安全”获评全国首批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
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
报告题目:AI赋能6G网络安全架构与关键技术
报告摘要: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以“陆海空天、万物智联”为愿景,为海量应用场景提供Tbps级超高速率、亚毫秒级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通信服务。然而,6G网络面临全域覆盖导致攻击面指数级扩张、超密集设备接入加剧侧信道与节点仿冒风险、量子计算威胁传统加密体系、自适应攻击突破静态防御边界等复杂挑战。人工智能(AI)凭借其强大的学习、知识推理与感知决策能力,突破人工经验边界,使“主动免疫、弹性自治、孪生互驱、分布协同”的网络内生安全成为可能。本报告探讨了6G网络安全需求与挑战,提出了AI赋能的6G网络安全架构的思路,并详细介绍了分布式机器学习、AI大模型、轻量级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数字孪生、无线物理层安全技术在6G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为AI赋能6G网络安全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讲者简介:沈玉龙,博士,二级教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安全技术组主席;陕西网信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无线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以主要完成人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2018 CCTV中国十大创业榜样。
报告题目:算力网络跨域数据安全
报告摘要:分布式算力网络是跨域协同计算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金融、医疗、政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跨域的多方协同计算面临严重的数据安全挑战,亟需构建“数据不出域、算法可达、结果可控”的安全计算范式。本报告聚焦于算力网络中敏感数据泄露的问题,提出“密态协同、安全可控”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1)引入基于差分隐私的扰动机制,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数据的可用性与分析价值;(2)融合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实现多域间密态数据的安全协同计算,避免原始数据暴露;(3)构建轻量化、模块化的密态数据安全计算库,面向典型算力网场景提供可部署、可扩展的技术支撑。
讲者简介:徐文渊,浙江大学教授,智能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IEEE Fellow。长期从事物联网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方面研究,在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国际会议和期刊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无线网络安全英文专著1部,获得了2017年ACM CCS最佳论文奖、2025年 NDSS最佳论文等4项论文奖。据Google Scholar统计,论文总引用12000余次。担任多个物联网领域国际学术期刊如ACM TOSN、IEEE TMC等编委,担任网络安全领域四大顶级安全会议NDSS、ACM CCS技术委员会主席。获得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6),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15)等4项省部级一等奖。
报告题目:具身智能安全:带外脆弱性检测与利用技术
报告摘要:脆弱性是信息系统本源性问题,是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问题。传统意义上主要涉及系统软硬件自身的功能缺陷(“带内脆弱性”),然而具身智能系统的快速发展不断引入新的安全问题,非已有脆弱性研究所覆盖。特别是在“物理-数字”跨域交互过程中,“信号-信息”映射失配以及非功能设计的异常信道带来的缺陷难以被系统性地分析与挖掘,此类缺陷统称为“带外脆弱性”,现有安全事件表明其存在于各类智能系统,一旦触发可造成严重后果。智能时代的系统安全研究范式需要从“带内”向“带内带外兼顾”转变,本报告将从带外脆弱性谈起,分享在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安全研究思考。
讲者简介: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集团级首席专家,3GPP SA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服务计算专委会执委。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系统架构、算力网络新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获省部级奖项十余项,授权专利60余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报告题目:面向智算的算网一体技术创新与实践
报告摘要:云智算的演进、AI推理算力需求的增长、算力网络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安全的新一代算网基础设施。本报告介绍中国移动对算网一体融合发展的技术架构、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设计和探索,重点介绍在算力路由、广域抗损高吞吐、智算互联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国际和产业标准进展及应用实践,展望技术挑战及未来技术走向。
讲者简介:陈晶,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教育部联合基金、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华为预研基金等多个项目。在USENIX Security、CCS、INFOCOM、TDSC、TIFS、TMC、TC、TPDS、TSC、中国通信、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高档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2次入选IEEE INFOCOM(CCF A类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获得202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中国指挥控制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报告题目:密态推理:进展与展望
报告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大量的云服务提供商使用人工智能模型向用户提供推理服务。为保证服务过程中用户上传的数据不泄露给云服务器,同时保护云服务器的模型参数不披露给用户,密态推理应运而生。在本次报告中,将探讨密态推理的研究进展,回顾密态推理技术的前世今生。特别地,针对密态推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计算复杂、计算量大以及难以兼顾推理准确率和效率等难题,本次报告将系统梳理当前主流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与存在的局限性。随后,介绍本课题组如何通过设计高效率和准确率的算法和协议打破这些局限。最后,分析未来密态推理的发展趋势,探讨通过对推理协议和模型进行协同优化以进一步提升密态推理的性能。
讲者简介:沈蒙,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安全、区块链安全。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常务委员、区块链专委会委员。曾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报告题目:基于加密流量分析的网络安全威胁智能检测技术
报告摘要:随着TLS等加密协议的全球化部署,网络加密流量规模急剧增长。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同时,也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攻击者利用加密通道构建隐蔽通信链路,绕过传统安全检测手段,直接威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如何突破加密屏障透视网络安全威胁,已成为当下网络安全防御的核心挑战。本报告聚焦网络威胁智能检测面临的挑战,分享在网络加密协议识别、恶意加密流量检测方面的前沿技术,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讲者简介:CCF杰出会员、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算力网络、智能计算、网络安全等方面学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研制成功我国首台空间路由器并实现在轨验证,研制多套网络设备与系统得到批量应用,成果入选湖南十大科技新闻,近年来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二等奖等。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在知名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报告题目: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安全技术
报告摘要:随着5G6G、卫星互联网、AI大模型等技术的飞速进展,传统地面算力网络已难以满足空-天-地-海全场景、全维度、全时域的连接与计算需求,云边端网算存深度融合的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将成为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方向。然而,空天地融合组网带来的信道开放、动态接入、跨域协同、资源异构等特性,使得构建安全可信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面临严峻技术挑战。报告将对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及其安全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并汇报部分研究工作进展。

门票类型 | 参会者身份 | 6.15~7.27 |
---|
会议注册费 | CCF专业会员 | ¥2700 |
CCF学生会员(不含晚宴) | ¥1700 |
CCF学生会员(含晚宴) | ¥2000 |
非会员专业人员 | ¥3200 |
非会员学生(不含晚宴) | ¥2200 |
非会员学生(含晚宴) | ¥2500 |
备注: 十人及以上团报9折 |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