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量子世界的叠加、纠缠与并行性,遇见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多元智慧,将迸发怎样的创新能量?CQCC2025分会“纠缠叠韵论量子”聚焦女性科技工作者在量子计算前沿各领域取得的成绩,并深入探讨女性如何以“既……又……”的量子思维打破传统边界,在科研攻坚、跨界协作与高效执行中展现独特优势,共筑包容性科技未来。欢迎注册大会参与本分会。
CQCC2025大会为期三天,以“量子计算融合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将汇聚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应用、标准制定等多维度全方位探索量子计算与量子科技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产业,呈现学术、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精彩内容,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
大会特邀薛其坤、苏刚、丁津泰、翟荟、张潘、王磊、苏晓龙、邓东灵等知名院士、专家作大会报告。并举办多场精彩专题分会。
“纠缠叠韵论量子”分会
在量子物理颠覆经典认知的今天,从事量子计算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们正以“叠加态”般的多元角色、“量子纠缠”般的协作智慧、“量子并行”的高效行动力,重塑科技领域的创新图景。本分会旨在搭建科研、产业、教育等多领域跨界对话平台,聆听女性科技工作者在量子算法、量子噪声缓解、量子计算企业发展、量子教育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思考,见证“她智慧”如何以量子思维重构科技边界,为科技界注入更多柔性创新力!心灵碰撞,激发未来!我们期待通过量子思维与女性力量的碰撞让“她智慧”“她力量”成为量子时代的关键算力。
潘明华,CCF高级会员、CCF量子计算专委执委,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2019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主要从事领域为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量子人工智能与安全。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及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曾在TCS、PRA、QIP等计算机、物理、量子信息领域的期刊或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多项。
李丹丹,CCF量子计算专委执委、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主要从事领域为量子信息、量子算法、量子人工智能,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迄今在PRA,IEEE TDSC,IEEE TMI,IEEE IoTJ等计算机、物理、量子信息领域的权威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姜楠,CCF量子计算专委会执行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排行榜全球前2%科学家,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机器学习和信息安全。
报告主题:基于多量子比特广播协议的量子联邦学习
摘要:量子联邦学习QFL能够利用量子优势提高客户端训练效率,但是不能抵抗通信过程中的中间人攻击和半诚实客户端的推理攻击。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基于多量子比特广播协议的MB-QFL。首先设计多量子比特广播,能够将L量子比特态传输给Q个接收方。此外,提出基于量子概率克隆的量子平均算法,用于实现聚合任务。安全性分析表明,MB-QFL可以有效地防御恶意客户端的推理攻击,以及通信过程中的窃听、拦截和重放攻击,且MB-QFL的复杂度低于现有QFL。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QFL,MB-QFL在分类准确率方面也更有优势。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赵雪娇,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全面负责本源量子产业联盟拓展和本源量子云计算平台、教育、金融等系列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国内外销售推广工作。具备丰富的市场销售经验和高科技企业团队管理经验,推动制定公司市场推广战略、营销策略、核心产品立项等,并负责上市及融资相关工作。
报告主题:从本源视角看量子计算产业发展
摘要:2024年5月,美国将本源量子在内的21家中国量子计算院所、机构和单位列入“实体清单”,全面制约中国量子计算产业发展。本报告将从国内第一家量子计算企业发展视角,概述国内外量子计算产业化发展进程,介绍量子计算软硬件国产化和生态建设成果,探索量子计算“产教研”一体化发展方案。
CCF量子计算专委执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助理教授
王玉坤,CCF量子计算专委执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助理教授。201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加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至今。研究兴趣包括量子计算、量子线路优化与映射、设备不可信量子信息处理等。迄今在npj quantum information,PRA,AQT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并担任PRL,PRA等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
报告主题:逻辑量子线路到物理硬件架构映射的启发式算法设计
摘要:量子线路映射是算法到硬件执行的关键环节。受限于硬件连接性,非邻接量子比特间的操作需借助SWAP门实现。然而,引入SWAP门不仅会增加电路深度,还会放大噪声影响。因此,在满足硬件连接性条件下,最小化SWAP门数量是提升量子计算任务成功率的关键。由于SWAP搜索空间呈指数增长,且受噪声、退相干等制约,该问题已被证明是NP完全问题。本报告将重点介绍 SWAP搜索空间压缩技术,以及SWAP门数量与电路深度的协同优化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启发式函数,实现低开销量子线路映射。
林小蝶,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助理教授。2024年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于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任副教授,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工作至今。她的研究兴趣包括量子信息、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人工智能等。
报告主题:通过概率性虚拟提纯缓解量子精密测量的噪声
摘要:量子精密测量是量子科学技术的前沿应用之一,但其精度和灵敏度往往受到噪声的限制。在近期量子计量领域中,量子错误缓释提供了一种有效利用量子资源的策略。现有的误差缓解协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虚拟态提纯(VSP),但噪声的大量积累以及协议自身引入的噪声均会影响其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概率性虚拟信道提纯(PVCP)。该方案在参数估计中可达到量子增强的精确度,为含噪的量子精密测量任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本分会之外,大会还设有12个覆盖理论、硬件、应用等领域的专题分会,特邀报告,以及海报展示等,现场还安排了来自一线厂商和实验室以及国内外顶尖图书期刊出版社的展览展示环节。大会主要议程如下。
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接近尾声,欢迎广大对量子计算感兴趣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创投和政府等领域嘉宾莅临,参加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交流学术、探讨合作,共同见证和推动我国量子计算事业的发展。
大会早鸟票已截止,五人以上团报可享同等折扣。欢迎访问官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大会信息及动态将陆续在大会官网更新:
https://ccf.org.cn/cqcc2025。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