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转型升级之路 | FCES2025分论坛
2025-06-304

2025年7月24-26日,第九届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2025)将在长沙启幕,会上将举办《智能时代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转型升级之路》,旨在探索传统专业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之道,为计算机教育转型升级提供实践蓝图。
2025年7月24-26日,第九届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2025)将在长沙启幕!本届峰会以“AI+教育”为主题,由CCF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廖湘科担任大会主席,特邀吕建、杨宗凯、史元春、王国胤、王泉、杜小勇等多位名校学者担任大会主题报告嘉宾,从技术前沿、教育变革、学科融合等维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者一起共话AI+教育新图景。会上将举办《智能时代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转型升级之路》,如何在保持计算机学科核心优势的同时,有效融入AI前沿技术?如何重构课程体系,平衡传统基础与新兴技能培养?如何应对大模型等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冲击?如何打造校企协同的创新生态,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本次分论坛聚焦AI浪潮下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时代命题,邀请国内顶尖高校专业建设先行者,旨在探索传统专业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之道,为计算机教育转型升级提供实践蓝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广泛布点,历经长期发展,已构建起成熟且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引发深刻变革。一方面促使人才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另一方面也对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建设面临着坚守传统优势与适应时代调整的双重挑战。如何充分借助新技术为专业建设赋能,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专业素养和能力是本次论坛聚焦的重要议题。本次论坛邀请部分在专业建设方面先行探索并取得实践成果的院校进行经验分享,紧密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新挑战,共同探讨计算机类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应对策略。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副秘书长,ACM SIGOPS/ChinaSys执行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与高性能计算、代码分析与优化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国际会议(TPDS、TACO、PLDI、TCAD、ICSE、RTSS、FSE和DATE等)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各1项, 2022年入选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副教授,天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副院长,101计划京津冀工作组副秘书长,获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23年入选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门,出版教材3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高能效专用处理器设计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173等项目1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存储、分布式机器学习等领域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在TC、TACO、ACL、ICDE、DATE等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核心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担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并行与分布式数据处理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并行与分布式数据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报告主题:《从工具到范式: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日益深远。本报告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从三个层面展开探讨:分析人工智能知识内涵与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与技术生态的关系,探讨其在系统、算法、软件等核心方向对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变革与挑战,从计算机专业内部看AI。结合AI赋能教育方法、工具、个性化学习等案例,阐述AI技术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推动作用,并讨论其潜在风险。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的实践,探讨面向AI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改革路径,包括课程体系优化、实践能力强化、跨学科融合,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AI思维与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CCF杰出会员、理事,CCF数据库专委/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区块链专委会执行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一流建设学科负责人,任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产数据库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国家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负责人。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主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报告主题:《智能时代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西电探索与实践》
为应对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AI浪潮,2024年我们对计科和软工两个一流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性修订,计算机专业突出全栈式系统核心能力培养,软工专业强化万行代码工程。该报告将介绍我们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包括教学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专业知识图谱建设(梳理专业课程构建2千多个知识点的知识图谱)、AI课程建设(新开与改造AI课程5门)等。在此基础上,学院也进行了拔尖学生培养、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探索,以及如何突出特色、如何强化基础、如何真正面向AI需求的专业建设实践。
教授、博士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现任青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西宁主席、国家超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主任、青海省绿色算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讲本科生课程“计算机系统平台”。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绿色算力。在超级计算机上有着丰富的优化经验,带领团队蝉联五届 ASC 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全球一等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青海省重大专项课题、青海省重点研发计划、CCF-华为胡杨林高性能计算优青基金、CCF-蚂蚁科研基金绿色计算算效专项等项目十余项,在PPoPP、TPDS、DASFAA、FGCS等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人才、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报告主题:《以赛促教、推动西部高校系统能力培养-青海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本报告将探讨西部高校在系统能力培养和教材革新方面的融合实践。以青海大学为案例,探讨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与支持、推动跨学科合作以及重视学生参与与反馈等方式,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一实践旨在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秘书长。
报告主题:《个性化驱动的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解析》
我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通常采用标准制式,个性化在培养体系中居次要地位。个性化是终身学习追求的本质内涵之一。本报告以筹建中的国家数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为对象,详细介绍了围绕个性化所构建的培养方案,包括学习需求、设计约束、课程体系、学习路径等诸多设计细节。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服务计算专委会、教育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知识工程、软件工程、移动计算与可信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子课题和各类省市重点项目,在TKDE、TSC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译著3部、专著2部、教材2部。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
报告主题:《智能+时代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生态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尤其是大语言模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面临颠覆性挑战。本报告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应对变革的创新实践为蓝本,以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置、核心课程改革、实习实践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线索,系统地阐述学院"三强造化、五制赋形"培养生态的构建逻辑和方法,以期为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新型计算机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人才培育路径。期待与与会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和改革发展方向。
报告主题:《当大模型遇到国产平台:新时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国产计算平台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系统性能持续提升,在金融、交通等各行各业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围绕大模型构建的应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对算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也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报告以大模型推理系统为例,设计了关键实验项目,深入展示了面向国产计算平台的项目构建和优化设计方法,涵盖CPU、FPGA和AI加速器等异构设备、并行编程模型和语言等多个层面,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本报告旨在为新时期的计算机系统实践课程设计和系统能力培养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助力计算机专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14:00-14:05 论坛开场和致辞
计卫星 北京师范大学
高小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05-14:30 从工具到范式: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张兴军 西安交通大学
14:30-14:55 智能时代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西电探索与实践
崔江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4:55-15:20 个性化驱动的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解析
高小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5:20-15:30 茶歇
15:30-15:55 以赛促教、推动西部高校系统能力培养-青海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黄建强 青海大学
15:55-16:20 智能+时代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生态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彭蓉 武汉大学
16:20-16:45 当大模型遇到国产平台:新时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计卫星 北京师范大学
16:45-17:45 Panel 主持人:魏继增 天津大学
? 获取转型方法论:学习头部院校专业建设升级的系统路径
? 掌握课程重构技术:获得"传统专业+AI"的课程改造工具包
? 预见未来趋势:把握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下一个十年方向
? 对接创新资源:链接专业建设领域的顶尖专家网络
? 参与标准制定:共同探讨AI时代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新规范
AI重构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
加入这场计算机教育界的"转型升级"大讨论,与先行者共同绘制专业建设的新坐标!
(详细日程以后续公布为准)
7月24日下午:邀请制校长闭门研讨会
定向邀请30位国内高校校长、副校长,以非公开、深度研讨的形式,为计算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
7月25日、26日上午:主题报告、观点报告、大会论坛
CCF会士、南京大学原校长吕建,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宗凯,CCF会士、常务理事、青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史元春,CCF会士、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CCF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泉,CCF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杜小勇等国内外名校学者、名企领军人物、计算机教育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业内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前沿趋势与实践经验,呈现一场横跨学术、产业的思维盛宴。
7月25日、26日下午:共设多个分论坛
时间
2025年7月24-26日
地点
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
大会注册费
会员类型 | 7月1日前 (含7月1日) | 7月2日-7月26日 |
CCF会员 | 1600元 | 2000元 |
非CCF会员 | 2000元 | 2400元 |
团报优惠价格: 5人以上(含5人)享受9折优惠,10人以上(含10人)享受8.5折优惠。
联系电话:0512-65900856-39
邮件地址:fces@ccf.org.cn
大会协议酒店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及国荟酒店
协议价格:高级大床房450元/间/晚,高级双床房450元/间/晚,大床房包含次日1份自助早餐,双床房包含次日2份自助早餐。预定时报“FCES”或“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可享受协议价格。房间数量有限,预订从速!
联系人:万女士13874967067
预订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
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是由CCF发起并主办的年度高端学术会议。自2017年创办以来,始终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驱动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汇聚全国高校校长、院长、系主任及专家学者,围绕计算机教育的前沿趋势、核心挑战与创新实践展开深度对话。第九届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2025)以“AI+教育”为主题,立足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需求,从多维度深入研讨AI技术如何重塑计算机教育体系。作为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FCES通过前瞻性的战略研讨,为未来十年学科发展绘制出清晰的创新路线图,持续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教育体系建设。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