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CCF C3-30期“CTO对话CDO:AI大模型应用幻觉与安全合规”活动在深圳圆满举办。
活动以“AI大模型应用幻觉与安全合规”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挑战——“幻觉”现象与安全合规风险,特邀30余位学界、产业界顶尖专家共聚一堂,通过专题报告与深度研讨,探索技术前沿、分享实践真知,为业界提供前瞻洞察与落地指南。CCF深圳秘书长齐竹云主持会议。
现场参会人员合影
齐竹云主持会议
CCF理事、CCF CTO Club(深圳)主席、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致辞。他首先热烈欢迎技术架构与数据治理领域的专家们参加本次交流,并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大模型向行业纵深快速渗透的大背景下,幻觉问题是整个行业面临的痛点,希望专家们通过深入研讨,在技术创新与安全合规之间找到动态平衡,催生出兼顾创新与责任的解决方案,让AI不仅聪明,更值得信赖。
肖京致辞
活动亮点:专家齐聚,共话AI大模型前沿技术,直击行业痛点
活动特别邀请到三位行业专家作主题报告,分享前沿洞察与实践经验。
首先,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贾西贝分享了主题报告《大模型应用的可访问范围和幻觉消减》,深度剖析了当前大模型技术在应用落地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幻觉现象,总结了大模型幻觉的典型案例、表现特征、产生原因和分类,揭示了大模型仅仅是语言艺术家,而非真相仲裁者。幻觉是大模型“文字接龙游戏”的固有产物,指出投喂更多的数据和引入多轮思考的推理模型无法有效降低幻觉。并进一步指出幻觉将是伴随AI发展的长期挑战,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过度限制大模型应用,将“孩子和脏水一起倒出去”。长期来看,破解“幻觉”必须依赖大模型的底层原理突破。短期建议以提示词工程优化提问、以检索增强生成(RAG)外挂知识库先查证再作答、以配套事实核查工具先作答再查验、以标注参考文献追溯信息源、以多模型作答进行交叉验证……,通过这些机制缓解AI幻觉。他强调,构建健康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不能仅仅依赖大模型的理论与技术进步,更要在法律、伦理、标准层面推动对幻觉的规制与治理,构建数据和算法监管框架,最终形成可追溯、可解释的AI治理闭环,保障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贾西贝分享主题报告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杨金锋教授作总结发言,他以“莱特兄弟的飞行实验”为喻,表示当前大模型技术正如人类初探蓝天时的木制飞机——虽验证了基础功能,但模型架构的原始性、算法逻辑的局限性,仍使幻觉问题在应用场景中普遍存在,模型架构和算法本身可能都会造成幻觉。行业需以理性态度正视人工智能技术在目前这一阶段的发展特性,要在持续迭代中完成从“实验室原型”到“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升级,让AI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延伸而非替代。
杨金锋总结发言
深圳数据交易所总经理古亮以《AI大模型应用趋势下的企业数据策略》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古亮表示,数据要素的合规流通与价值释放是驱动AI创新的底层逻辑,但当前技术面临双重命题:既要驾驭大模型的“涌现能力”创造业务价值,又需系统性控制“幻觉风险”。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建立数据质量、模型输出的检测评价体系,量化AI降本增效的真实价值;二是通过数据沙箱、联邦学习等技术,在保护隐私前提下激活高价值数据;三是提倡“人机共进”,要始终坚守“技术赋能人,而非取代人”的底线。
古亮分享主题报告
华越世纪企业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文谦作总结发言,他强调,企业数据战略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选项。面对当前企业数据管理“深水区”机遇与“浑水区”挑战并存的局面,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聚焦业务痛点,聚焦场景和价值的精准度,确保数据应用直击价值创造核心;二是要有明确的数据责任,建立源头数据责任制;三是要以业务适配度为标准选择技术方案。
田文谦总结发言
云天励飞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肖嵘带来《天书大模型的训练及其应用》主题演讲,系统展示了天书大模型从算法优化、算力调度到行业落地的全链条技术路径,并重点介绍了最新发布的天书-4.0V多模态大模型。该模型在数据理解和智能问答领域达到行业领先,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行业级、消费级及企业级多元场景,并现场演示了天书大模型在民意速办、智慧警务、AI拍学机等场景的应用案例,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与实施范式。
肖嵘分享主题报告
深圳数据交易所合规部总经理王青兰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大模型的应用是任重而道远的,需构建适配性治理框架。她指出,合规治理体系的设计关系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生态构建,监管需建立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机制,平衡技术创新与数据安全。最后她呼吁产学研各界协同合作,共同把握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主动权。
王青兰总结发言
活动反响:赋能行业,共筑生态
“CTO对话CDO”活动现场研讨氛围热烈,观点交锋不断,为AI大模型的安全合规与落地应用提供了宝贵洞见。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贾西贝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CTO与CDO的深度对话,更是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跨界融合。”
当前,AI大模型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唯有坚持技术创新与责任伦理双轮驱动,方能突破“幻觉”困局,引领行业行稳致远。未来,CCF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持续推动产学研对话,携手各界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技术创新真正赋能千行百业,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活动现场部分参会人员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CCF 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