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特别介绍将于3月22日下午举办的智能建造产业对接交流会,交流会主题:AI+智能建造:数智驱动全产业链升级。
产业对接交流会基本信息
产业对接交流会日程安排
时间 | 主题 | 主讲嘉宾 | 单位及职务 |
13:00- 13:30 | 嘉宾签到 | ||
13:30- 13:35 | 主持人开场 | ||
13:35- 13:50 | 领导致辞 | ||
13:50- 14:00 | 苏州市及相城区智能建造产业、政策推介(视频) | ||
14:00- 14:30 | 《把握发展趋势,稳步推进智能建造发展》 | 李云贵 |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常务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
14:30- 15:00 | 《AI驱动工程造价及工程全过程管理数智化改革》 | 王广斌 |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 |
15:00- 15:20 | 《基于AI大模型的施工智能体模拟仿真与施工优化》 | 杨彬 | 同济大学教授 |
15:20- 15:30 | 茶歇 | ||
15:30- 15:50 | 《基于测量技术的智能建造软硬件解决方案》 | 葛海波 | 海克斯康测量产品应用方案事业部总监 |
15:50- 16:10 | 《基于AI+CIM的城市大模型平台及应用》 | 李鹏 | 北京飞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
16:10- 16:30 | 《基于多臂协同及大模型决策的智能钢筋加工机器人》 | 李磊 | 上海大学教授 |
16:30- 16:50 | 《AI+智能建造:面向复杂高空环境的缆索多维度定量检测机器人》 | 安冬 | 沈阳建筑大学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
16:50- 17:10 | 《基于大模型和机器人双轮驱动的智能建造模式及应用》 | 汪丛军 | 中亿丰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产业对接交流会主席及嘉宾介绍
会议主席:
李云贵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常务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中国标准化协会智能建造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住建部科技委智慧城市专委会和绿色建造专委会专家。长期从事工程建造技术与IT技术的融合发展研究,是我国建筑结构CAD和BIM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
报告题目:《把握发展趋势,稳步推进智能建造发展》
报告摘要:当前,发展智能建造已成为全行业发展的重点,持续提升建筑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是关键中的关键。工程建设行业应当认清当前阶段智能建造发展的数字化基础,扎实推进BIM技术普及应用;明确发展智能建造重点任务和面临的问题,加速推进AI技术发展;把握智能建造未来发展趋势,做好应对未来发展战略性布局,稳步打造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共同主席:
宫长义
中亿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普斯金董事长,江苏省总商会副会长
现担任多处国家级、省市级行业协会会长、理事长及企业董事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4年9月,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名单。
特邀嘉宾:
王广斌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
王广斌博士、教授,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理事,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配式建筑集成管理技术研究室主任。教育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住房与城乡建设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工程管理),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和BIM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住建部科技委转型升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 BIM 专委会副主任。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CIOB) 中国东方区副主席,英国皇家特许资深建造师(FCIOB),特许测量师(MRICS),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及佐治亚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大型复杂工程管控、数据驱动的建筑产业创新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院重点重大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及省部级课题十多项,并主持太原轨道交通、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大兴机场、华为基站数据标准等多项大型工程项目管控及信息化技术研发;获上海市和教育部等科技奖励。
报告题目:《AI驱动工程造价及工程全过程管理数智化改革》
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工程造价及工程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与影响。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工程造价领域的潜力逐渐显现,能够显著提升成本预测的准确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报告将深入分析AI如何驱动工程造价及工程管理的数智化改革,包括AI在数据处理、模式识别、预测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对工程项目决策、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影响。
演讲嘉宾:
杨彬
同济大学教授
同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智能建造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面向数字孪生的建造行为感知及施工过程的多智能体仿真,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参编4部地方标准,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0篇。面向大型施工场景的准确决策与最优控制,深入研究了知识、数据混合驱动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研发了施工专项技术非结构化文本生成技术,提出了建造过程精细化仿真算法,在中建八局、中交一航局等企业进行了实际应用。
报告题目:《基于AI大模型的施工智能体模拟仿真与施工优化》
报告摘要:精细化的仿真分析可以研究建造过程中施工要素的演化规律,推演最优建造流程预演施工全过程,从而对建造活动的进度、安全、质量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控制,是实现精益建造理念的重要基础。报告将介绍面向动态复杂的施工场景仿真的技术关键和难点,提出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建造过程智能仿真方法,借助知识、数据混合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实现施工主体泛化的协作机制和稳定的层级策略,推动建造过程仿真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葛海波
海克斯康测量产品应用方案事业部总监
海克斯康测量系统产品应用方案事业部总监、行业方案中心总监。长期从事激光、GNSS、雷达等测量技术、产品方案的研究,基于不同行业的工作流程与需求,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期间主持了多项海克斯康测量创新技术和产品方案在中国市场的推出和发布,并参与编写国家与地方及团体标准10余项。
报告题目:《基于测量技术的智能建造软硬件解决方案》
报告摘要:本报告聚焦于智能建造领域,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结合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测量与三维建模,结合智能化软件和硬件设备,提升建造效率与质量,降低成本与安全风险。报告深入分析该方案的应用场景及优势,为智能建造的发展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
李鹏
北京飞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总裁
东北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拥有20余年企业管理信息化经验。自2013年开展BIM/GIS/数字孪生与数字能源、交通、建筑等行业实践探索,在数字孪生与运营系统的融合应用上具备前瞻性洞察力,擅长从战略视角布局行业发展。加盟飞渡前,任职IBM大中华区域Watson IoT事业部Connected Operation产品线负责人。
报告题目:《基于AI+CIM的城市大模型平台及应用》
报告摘要:报告深入解析AI(人工智能)与CIM(城市信息模型)融合的城市大模型平台构建与应用前景。该平台利用AI技术增强CIM的数据处理能力与分析精度,实现城市空间、设施、环境的智能化模拟与管理。报告将探讨AI+CIM平台如何支持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多领域应用,推动智慧城市的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展现未来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李磊
上海大学教授
李磊,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1996级校友,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系机械电子工程硕士,上海大学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道简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获得“2009年国庆阅兵群众游行先进个人”,拥有十余项发明专利。
报告题目:《基于多臂协同及大模型决策的智能钢筋加工机器人》
报告摘要:报告全面介绍智能钢筋加工机器人的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实际应用。该机器人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自主完成钢筋的切割、弯曲、焊接等加工流程,显著提升加工精度与生产效率。报告将深入分析智能钢筋加工机器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包括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及促进绿色施工等方面,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安冬
沈阳建筑大学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安冬,博士研究生,教授。现任沈阳建筑大学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会员,辽宁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3篇,TOP论文3篇。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7项。主编出版《机器人学及其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和《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应用》3本专著。撰写《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术语》、《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2项国家标准。
报告题目:《AI+智能建造:面向复杂高空环境的缆索多维度定量检测机器人》
报告摘要:针对桥梁、超高层建筑等大型基础设施中缆索结构人工检测效率低、高空作业风险高的行业痛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传感融合与自主导航技术的智能缆索探伤机器人系统。该方案集成强磁检测单元与AI视觉识别模块,实现缆索表面裂纹、腐蚀、刮伤的像素级定位,并结合无损磁检测技术定量分析内部断丝程度。机器人采用轮式柔性爬升机构,可自适应65-160mm缆索外径,爬升速度0.3m/s,搭载无线传输模块实现600米实时数据回传。该系统可以替代高危人工攀检作业,为缆索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供“检测-预警-决策”闭环解决方案。
汪丛军
中亿丰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江苏省“双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江苏省优秀CTO。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管理分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能建造专委会委员、江苏土木建筑学会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计算机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建筑机器人委员会委员、上海市BIM应用推广委员会专家、江苏省科技评审专家、苏州市青年科技协会委员、苏州市BIM专家、苏州市城建档案专家、东南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徐州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产业教授、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台州市/长沙市特聘智能建造专家。10余年BIM/CAD/CAE/建筑产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城市等建筑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及管理实践经验,拥有BIM/智慧建筑/数字孪生城市领域核心技术产权超过30项,参编国家与地方团体标准10余本,国家及省市级课题20余项,发表30多篇论文及2本专著。
报告题目:《基于大模型和机器人双轮驱动的智能建造模式及应用》
报告摘要:本报告将深入探索大模型技术与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协同应用,构建一种创新的双轮驱动智能建造模式。该模式通过大模型进行复杂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支持,结合高效精准的机器人执行系统,实现建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与精细化。报告将详细阐述该模式的技术架构、实施路径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为智能建造的高效、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
大会基本信息
时间: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
地点:苏州国际会议酒店(苏州市相城区相融路699号)
大会主题:AI+千行百业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承办单位:CCF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
大会日程
3月22日上午:
(一)领导致辞
(二)发布仪式
(三)启动、揭(授)牌仪式
(四)签约仪式
(五)大会报告
(六)圆桌论坛
3月22日下午:
(一)人工智能产业对接交流会
(二)大模型+产业对接交流会
(三)数据产业对接交流会
(四)数字安全产业对接交流会
(五)智能车联网产业对接交流会
(六)智能建造产业对接交流会
(七)数字金融产业对接交流会
(八)数字文旅产业对接交流会
*日程信息实时更新,以大会最终公布为准
报名参会
1、扫描大会二维码报名
2、大会官网注册报名:
https://ccf.org.cn/ccde2025
3、大会注册费:
(单位:元,费用不含食宿与往返交通,食宿交通自理)
会员类型 | 费用 |
CCF会员 | 500 |
非CCF会员 | 800 |
大会咨询
电话 0512-6590 0856转分机号39
邮箱 ccde@ccf.org.cn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